黄复圭
【注释】 威显庙:南唐烈祖李存勖的庙号。李存勖,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开国皇帝。 三百馀年气贯虹:李存勖从起兵反唐到称帝在位三十一年。这里用“气贯虹”形容他的威风凛凛。 上国勋劳明大节:指李存勖的战功显赫,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上国,指中原,即唐朝;“勋劳”是功劳,“明大节”是显示他崇高的节操。 故家文献挹遗风:指李存勖的家族世代为官,有文化传统,其家族的风范和作风都体现在李存勖身上。故家,旧家
【注释】 1. 隐士:隐居的高人。高闲:闲静,安逸。卧云处:指山林中的幽静之处。 2. 故家:指故乡。轩豁:宽敞明亮。读书斋:书房、学舍。 3. 冉冉:形容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霜颠:霜雪覆盖的台阶。倚门:靠门站着。 4. 飘飘:形容飘逸、洒脱的样子。风袂:随风飘动的衣服。及:到达。 5. 菡萏:荷花。泉香:泉水之香气。金错落:形容花叶如金色般交错。 6. 苾刍:梵语“比丘”的音译,指佛教徒。风暖
注释: 六角黄牛二顷田,晓蓑星月晚犁烟。 治墉布谷清明后,伐鼓烧钱社日边。 急雨放宽科斗水,乱云遮断鹭鹚天。 太平四海无征役,念此安居不偶然。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全诗以“春耕”为线索,生动地描绘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情景。 首句“六角黄牛二顷田”,描述的是一幅美丽的农田景象。六角黄牛象征着勤劳和坚韧,二顷田则代表了农民们辛勤耕作的土地。这里使用了六角、黄牛、二顷等关键词
注释: 草堂禅寺位于北山的边上,想象中鸣驺车驶入山谷时的情景。猿和鹤都像怀有海盐令一样怀念他,鱼和龙还像保护绍兴碑一样守护着他。排岩树因秋季的到来而显得苍老,上殿的僧人因清晨的稀薄而行动迟缓。我现在也抗尘世的尘土,在风中惭愧地阅读孔璋的移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草堂禅寺的回忆与感慨。首联写草堂寺位于北山边,想象中鸣驺车驶入山谷时的情景。颔联则通过猿鹤
蒲剑 三尺亭亭古太阿,舞风裁断一川波。 长挢有影蛟龙误,流水无声日夜磨。 两岸带烟生杀气,五更弹雨杂渔歌。 萧萧只恐秋风至,乱剉锋芒恨更多。 译文: 一把古老的宝剑,它三尺长,锋利无比。它能够舞动风,切断一川的波浪。 这把宝剑的长柄在水面上留下长长的影子,使得蛟龙都产生了错误判断,以为可以轻易地逃脱。然而,当流水平静无声时,它却在日夜不断地磨砺自己。 两岸的风景被烟雾笼罩着,显得充满了杀气
【解析】 此题考查对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本题要求学生理解并翻译诗作中的句子,并写出其关键字词的注解。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解释和分析。如“天历君王手自开”一句,可以结合注释“唐玄宗李隆基曾于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游崇仙观,因山势险峻,亲自攀缘石壁而入,见洞内幽深,乃命工匠凿石为门,遂成今日之观”,来理解“手自开”的意思。 【答案】 好山藏在白云隈,
诗句原文: 送琴士归杭 云中歌断《紫芝》歌,不奈周君欲去何。 十里湖山好明月,却怜随处故人多。 译文: 在白云缭绕的山间,你吟唱着《紫芝》之歌。但我无法阻止你离去的脚步,因为我知道,你是为了追随心中的理想而离开。湖光山色映衬下的杭州,夜晚的月亮格外明亮清澈。然而,我更感伤的是,无论你走到哪里,总有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 关键词注释: - 《紫芝》:指代一种珍贵的草药,也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作品,内容为讽刺信州(今江西上饶)官员。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蕨萁叹 - 译文:"因为感叹蕨萁(一种植物的茎)而作的诗" 2. 信州州官万钟粟,杀牛捶马日丝竹(节选) - 译文:"信州的州官每天靠一万斤的粟米生活,用牛和马来换取粮食,还弹奏着丝竹乐器来娱乐自己" 3. 信州乡民蕨作粮,三月怀饥聚头哭 - 译文:"信州的百姓用蕨菜来当饭吃
【赏析】 襄阳,在今湖北襄樊。这首诗是作者题襄阳拍手图的诗作。拍手图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绘画作品,画面上绘有一人正在拍手。诗人通过这幅画抒发自己的感慨。 首句“爱酒山翁倒接䍠”,以夸张手法写自己对拍手图的欣赏:山翁即隐士,他爱喝酒,喝醉后常常倒背着双手打拍子,好像在击打竹节。这句中“爱”字突出了作者对山翁的倾慕之情。“倒接䍠”,是夸张之语,形容山翁醉后的样子。“䍠”是一种乐器,形状像竹筒,用竹管制成
诗句释义: 双燕双双飞,更复双双栖。穿花探水双衔泥。檐前葺垒双哺儿。 译文注释: - “双燕双双飞”:形容燕子成双成对地飞翔。 - “更复双双栖”:又回到了一起栖息。 - “穿花探水双衔泥”:在花间穿梭,探索水源,用嘴巴衔着泥土筑巢。 - “檐前葺垒双哺儿”:在房檐下修筑巢穴哺养雏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燕子的生活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燕子的生活习性和情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