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裴公亭

裴公亭满竹林风,王屋天坛在眼中。
月桂不随春共老,池波直与海相通。
珍羞恐负将军腹,时雨休归社鬼功。
天子仁明百灵助,连村箫鼓废年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裴公亭》是宋代诗人赵恒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歌以唐代名相裴休的事迹为背景,通过描绘裴公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文化遗址的感慨。下面将从诗歌原文、作者简介、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诗歌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赵恒,字元献,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作为一位在位二十五年的皇帝,他的统治时期相对稳定,政治上较为宽容。然而,他在位期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辽朝的威胁、内部的腐败问题等。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其治国理念和政治抱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2. 历史文化背景:裴公亭是为了纪念唐代名相裴休而修建的。裴休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在唐宪宗时期担任兵部侍郎兼领诸道盐铁史,后来晋升为中书侍郎和宰相,改革了漕运积弊,并制止了藩镇专横,因此深受后世的敬仰。裴公亭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底蕴,成为后人瞻仰和纪念的对象。
  3. 诗歌原文及翻译:《游裴公亭》是元代诗人杨果的作品,原文如下:
裴公昔日登临处,今日游人踏画图。  
亭小山高云外去,水清石瘦岸边疏。  
古松依旧人何在,野鹤孤飞影自舒。  
千古风流谁与共,只留诗卷待君读。  

这首诗的译文是对原诗内容的简要解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诗中描述了裴公亭的地理环境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以及对前人文化的敬仰之情。

  1. 诗歌艺术特点:《游裴公亭》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语言简洁明了,同时又不失深意和美感。通过对裴公亭的描写,诗人不仅赞美了这一历史遗迹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

《游裴公亭》不仅仅是一首赞美历史遗迹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艺术作品。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风格,还能深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