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丛里过壬辰,原上累累冢墓新。 寒食清明几家哭,问来都是陈亡人。
《登北邙山二首》是曹植的组诗作品。
《登北邙山二首》是三国时期曹植的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土洛阳的深情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多反映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注释】 1. 壬辰:即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干戈丛里:指战乱。丛里,聚集的地方。 2. 原上:指山冈上的坟墓。累累:多而重的样子,形容坟堆密集。 3. 寒食清明:即寒食节和清明节。寒食为清明节前一天的节日;清明时节正是春暖花开之际。 4. 几家哭:指有几家在哭。 5. 问来都是陈亡人:指询问的人中都是旧朝的亡国之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登北邙山时触景生情而作。首句点出时间、地点和战争
【注】姚家宅:指姚广孝家。 北邙山在洛阳北,山上有古墓。 此诗是作者登北邙山的两首七绝中的第二首。第一首写山势之高峻,第二首抒今昔之感怀。“佳卉而今采作薪”,“采”即摘取、采摘,意谓如今这美好的花草,现在被用作柴薪了。诗人以物比人,暗喻时事变迁,人事易位,感慨颇多。 水北水南三二月,旧时多少看花人。 水北水南指南北两侧的河流,泛指洛阳一带。三二月指早春时节。这句是说,洛阳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