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池馆姚家宅,佳卉而今采作薪。
水北水南三二月,旧时多少看花人。
【注】姚家宅:指姚广孝家。
北邙山在洛阳北,山上有古墓。
此诗是作者登北邙山的两首七绝中的第二首。第一首写山势之高峻,第二首抒今昔之感怀。“佳卉而今采作薪”,“采”即摘取、采摘,意谓如今这美好的花草,现在被用作柴薪了。诗人以物比人,暗喻时事变迁,人事易位,感慨颇多。
水北水南三二月,旧时多少看花人。
水北水南指南北两侧的河流,泛指洛阳一带。三二月指早春时节。这句是说,洛阳一带,早春时节仍有多少人欣赏着盛开的鲜花。
赏析:
《登北邙山二首》,这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魏晋之际,名士风流,崇尚老庄,放荡不羁,而政治黑暗腐败,权倾朝野的司马氏集团却大肆屠杀迫害这些名士。这首诗通过咏北邙山上的草木,慨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名士的悲惨遭遇。
“魏家池馆姚家宅,佳卉而今采作薪。”魏家池馆,指魏晋时期著名的士大夫聚集之地,如王羲之的别墅,谢安的庄园。姚家宅,指东晋名士姚襄故居。“佳卉”句,意思是说:魏晋名士所居之地上的树木花草,如今都被砍去作柴烧了。这一句中,“而今”与“采作薪”对举,说明时过境迁,世事沧桑。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乱不安,许多士族官僚都隐居山林,或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常常在山水胜地筑亭建馆。魏晋名士的别墅庄园,大多傍水依山,风景秀丽,是游赏赋诗的胜地。《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右军(王羲之)与大将军(桓温)共坐高堂。大将军起舞,乐令起舞。王右军曰:“夏郎,老子以为高垒固轻,吾又何畏!若少时便捉卿,与阿奴射,未必最后。”乐令答曰:“任心而已。”王右军掷下兵书,使客呈上。王曰:“一小块土何如?”客答:“甚坚,不可为之罢!”王笑乐令曰:“故是兵书。”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魏晋名士聚居的地方,那些树木花草,如今都已被砍去做柴烧了。这一句中,“佳卉”与“而今”对举,表明时间已经过去很久;“采作薪”则是说,如今这些树木花草已被砍去做柴烧了。这里,诗人用一个“而今”字,既点出了时间的变化,也暗示了社会的沧桑巨变。同时,“采作薪”这个动作,也让人联想到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
“水北水南三二月,旧时多少看花人。”水北水南,泛指洛阳一带。三二月,指的是早春时节。这句诗的意思是:洛阳一带早春时节,仍然有很多人欣赏着盛开的鲜花。这一句中,“水北水南”与“多少看花人”对举,既表现了地理位置的变化,也暗示了人们生活状态的转变;而“看花人”则让人联想到当时的社会风尚。同时,这两句中还隐含着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魏晋名士的生活环境及其变化进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