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对花饮。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

越调·小桃红 · 采莲女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

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

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译文: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们依着船舷轻轻唱起歌。时常想起我们曾在那里相遇,隔着遥远的三湘,只能望着远方的白云叹息。美人笑着说:像莲花一样美丽,感情虽然短暂却比藕丝更加悠长。

采莲人和采莲的歌声一起响起,在柳树的外面,有艘装饰华丽的采莲小船驶过。不要唱歌,不要让梦中的鸳鸯被吵醒,夜晚多么宁静!有人独自上了江边的高楼躺下。

不要唱歌,不要唱那些关于往昔的旧曲,我的眼泪已经湿透了衣衫。

赏析:

此诗是金末元初散曲作家杨果创作的一组《越调·小桃红》中的一首,描绘了一对男女在江南水乡的采莲活动中所经历的情感纠葛和内心世界。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微妙情感交流和内心感受。

首句“满城烟水月微茫”开篇即渲染了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气氛,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环境。接着诗人通过描绘主人公倚着兰舟唱起采莲歌的场景,不仅传达了采莲女的美丽与优雅,还暗示了她们之间曾有过的亲密无间与欢乐时光。

第二句“常记相逢若耶上”,则巧妙地运用了典故“若耶溪”,这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提及的一个地名,代表着美好而令人向往的回忆。然而,当回忆起过往的美好时,主人公不禁感慨万分,心中充满了遗憾和失落。这一句表达了主人公对于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与情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对爱人的深切思念。这里使用了“三湘”这一地理概念,象征着距离之遥远;“碧云”则象征着恋人的身影,而“望断”则表达了主人公对爱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这种表达方式既生动又富有画面感,让人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则描写了采莲女的美貌和她与心上人之间的对话。她笑着回应说:“像莲花一样美丽,感情虽然短暂却比藕丝更加悠长。”这两句对话不仅体现了采莲女的智慧与幽默,也展示了她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和珍视。同时,这也为后续两人的对话埋下伏笔,为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悬念和吸引力。

诗中还通过描绘采莲女独自一人登上江楼的情景,展现了她的孤独与寂寞。她不愿让旁人听到自己的歌声,更不愿意打扰到梦中的鸳鸯,这反映了采莲女内心的脆弱和敏感。而当夜幕降临,她独自坐在江楼上,不禁回想起与心上人的点点滴滴,内心充满了伤感和无奈。这种情感表达既真实又感人,让人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中所描绘的女主角的内心世界。

最后两句“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则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升华。这里引用了历史上著名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作为背景。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引用,诗人巧妙地将两个不同的爱情故事联系起来,使得整首诗歌的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刻。同时,这也表明了主人公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让人为之动容。

这首《越调·小桃红色采莲女》以其清新可喜的艺术风格和深情婉约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刻画了一位采莲女的美丽与智慧、情感与命运,以及她与心上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它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之美的抒情之作,更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的优秀文学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