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破烦暑,独园涵晚清。
高人澹无虑,客子若为情。
残照望中下,乱蝉声里明。
冥冥百灵散,何处觅亏成。

晚晴

雨后初晴,独坐园中,感受着晚风拂面的清凉,心情也渐渐宁静下来。高士超然物外,无拘无束,而我这个客居他乡的人,却常常为情所困。残阳西下,落日余晖映照在湖面,形成一片明亮的光点。树上的蝉儿乱叫,仿佛在诉说它们的悲凉与无奈。在这朦胧的暮色中,我仿佛听到了百灵鸟的叫声,它们在空中飞翔,四处散开,寻找着自己的归宿。而我,却不知何去何从,只能在这茫茫人海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失落与悲伤。

译文:
一场春雨过后,炎热被一扫而空,独自坐在庭院之中,感受到了傍晚时分的凉爽与宁静。
高雅之人心境超然,无忧无虑;而我,作为一名旅人,总是深陷情感之中无法自拔。
夕阳斜挂西山,余晖洒在湖面上,形成一片明亮的倒影。树上的蝉儿鸣叫着,仿佛在诉说自己的凄凉与无奈。
在这片朦胧的夜色中,我似乎听到了百灵鸟的啼鸣声,它们在空中自由翱翔,寻找着自己的归宿。
而我,却感到迷茫与无助,不知道该往何处去寻找自己的失落与悲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的晚晴图,展现了作者在静谧的夜晚中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一雨破烦暑”,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雨水带来的清新感受,为全诗定下了宁静的氛围。接下来,诗人以“高人澹无虑”形容自己内心的超脱和淡泊,以及“客子若为情”的自我反思,表达了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对情感纠葛的无奈感受。

第三句中的“残照望中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落日余晖比喻为“残照”,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美景,同时也暗示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增添了诗句的诗意和深度。接着,“乱蝉声里明”则通过声音描写,展现了自然声音的美好,同时“乱蝉”一词也暗示了时间的匆匆和生命的短暂。

最后两句“冥冥百灵散,何处觅亏成”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百灵鸟的散飞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追求的徒劳,而“何处觅亏成”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归宿的迷茫和困惑。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