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江花绕大堤,太平歌舞习家池。
而今风景那堪画,落日空城鸟雀悲。
岘山秋晚图
江水江花绕大堤,太平歌舞习家池。
而今风景那堪画,落日空城鸟雀悲。
注释:岘山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汉阳龟山东南岸。
江水江花绕大堤:江水江花环绕着大堤。
太平歌舞习家池:指晋代的襄阳王司马炎曾在这里建起一座豪华的园林——练园,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场所。
而今风景那堪画:现在的风景怎么能够描绘出来呢?
落日空城鸟雀悲:夕阳西下时,空荡荡的城墙上传来鸟儿的哀鸣声。
江水江花绕大堤,太平歌舞习家池。
而今风景那堪画,落日空城鸟雀悲。
岘山秋晚图
江水江花绕大堤,太平歌舞习家池。
而今风景那堪画,落日空城鸟雀悲。
注释:岘山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汉阳龟山东南岸。
江水江花绕大堤:江水江花环绕着大堤。
太平歌舞习家池:指晋代的襄阳王司马炎曾在这里建起一座豪华的园林——练园,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场所。
而今风景那堪画:现在的风景怎么能够描绘出来呢?
落日空城鸟雀悲:夕阳西下时,空荡荡的城墙上传来鸟儿的哀鸣声。
越调·小桃红 · 采莲女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 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 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译文: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们依着船舷轻轻唱起歌。时常想起我们曾在那里相遇,隔着遥远的三湘,只能望着远方的白云叹息。美人笑着说:像莲花一样美丽
诗句 1. 银鞍白马鸣玉珂,风花三月燕支坡。:描述的是一匹银白色的马,在春风中奔跑,马蹄踏在三月的花瓣上,背景是在燕支山的山坡上。 2. 侍中女夫领军事,黄金买断青楼歌。:描绘了一个穿着军装的女子,她的身份是侍中的女儿,负责领导军队,并用黄金买断了青楼的歌喉。 3. 少年羽林出名字,随从武皇偏得意。:指的是年轻的羽林军出身的士兵,他们的名字因为跟随武皇而广为人知。 4. 当时事少游幸多
【注释】 太常引:词牌名。又名“长相思”、“长相思令”。双调小令。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上片第一、二句对仗工整,第三句为领格;下片亦然。过片后两句为定格。本词上片起三句写景,“云雨”句点明主题,下片写离别之情。 长渊(yuān):即长江,古时称长江南岸曰长渊。 无日不花香:意思是没有一天不是花香弥漫的。 云雨:指男女之间亲昵的私情。 楚山娘:指屈原《楚辞·九歌》中的山鬼,相传是娥皇
摸鱼儿·同遗山赋雁丘 怅年年、雁飞汾水,秋风依旧兰渚。网罗惊破双栖梦,孤影乱翻波素。还碎羽。算古往今来,只有相思苦。朝朝暮暮。想塞北风沙,江南烟月,争忍自来去。埋恨处。 依约并门路。一丘寂寞寒雨。世间多少风流事,天也有心相妒。休说与。还却怕、有情多被无情误。一杯会举。待细读悲歌,满倾清泪,为尔酹黄土。 注释: - 怅年年:感叹时间的流逝,每年都是如此。 - 雁飞汾水
碧湖湖上采芙蓉,人影随波动,凉露沾衣翠绡重。月明中。 画船不载凌波梦。都来一段,红幢翠盖,香尽满城风。 注释: 越调·小桃红:这是词牌名。 芙蓉:荷花的别称。 翠绡:浅绿色的丝织品。 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轻盈,如在水波之上。 赏析: 《碧湖湖上采芙蓉》是南宋诗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追求美好事物的心情。全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夏日景色,通过对荷花、月光和清风等自然元素的描绘
【注】姚家宅:指姚广孝家。 北邙山在洛阳北,山上有古墓。 此诗是作者登北邙山的两首七绝中的第二首。第一首写山势之高峻,第二首抒今昔之感怀。“佳卉而今采作薪”,“采”即摘取、采摘,意谓如今这美好的花草,现在被用作柴薪了。诗人以物比人,暗喻时事变迁,人事易位,感慨颇多。 水北水南三二月,旧时多少看花人。 水北水南指南北两侧的河流,泛指洛阳一带。三二月指早春时节。这句是说,洛阳一带
【注释】 商参政:商,地名,今陕西咸阳市西南;商参政即商州知府。西行:西行赴任。征鞍:出征的马鞍。儒冠:文官的帽子。淮阴将坛:《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被封为楚王时,曾受项羽之封拜为“上将军”,故称淮阴将坛。雁影入高寒:形容大雁飞过天空的景象(雁影入高寒,即大雁在高处飞翔的景象),也暗指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景。蜀道:四川一带的道路,这里泛指南方水路。 【赏析】 此诗写送别。开头二句说
注释: 老牛带月原上耕,耕儿怒呼嗔不行。 瘢疮满背股流血,力乏不胜空哀鸣。 日暮归家羸欲倒,水冷萁枯豆颗少。 半夜风霜彻骨寒,梦魂犹绕桃林道。 服箱曾作千金犍,负重致远人所怜。 而今弃掷非故主,饱食不如盗仓鼠。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头老牛在原野上耕作的场景,表达了对老牛的同情和敬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老牛带月原上耕”,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注释】 1.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2. 寒漪:指冬天的水面上结的薄冰。 3. 萧萧:形容竹叶飘落的声音。 4. 村舍:村庄。 5. 蚕:这里指家蚕。 6. 催桑叶:给蚕喂食桑叶。 7. 山田:山地稻田。 8. 鹿食麦苗:野鹿吃麦苗。 9. 稀:稀疏、不茂盛。 【译文】 春潮轻轻荡漾,卷起了冬日的寒漪; 长日静寂,只有竹扉微启。 村子中家养的蚕儿在催桑叶, 而山田里小鹿正在吃麦苗。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既要找出诗句中的关键信息,又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全诗加以理解。答题步骤一般分两步:第一步先指出“意象”,第二步再指出“意境”与“情思”。 1.游裴公亭 裴公亭满竹林风,王屋天坛在眼中。 (注释)裴公亭位于晋代裴秀的家乡,他曾任司空,因封国于闻喜,故称裴公。这里指裴秀。竹林风,指裴公亭四周的竹林
过狄仁杰墓 揭秘唐代名相生平与贡献 1. 基本信息 - 狄仁杰简介 - 狄仁杰墓位置 2. 诗歌原文 - “紫宸寒” - “神器都归窃弄间” - “鹦鹉梦” - “凤雏还” 3. 注释解析 - 诗句中关键词解释 - 历史人物和事件背景介绍 4. 译文对照 - 诗句翻译 5. 赏析讨论 - 诗作艺术特点分析 - 诗作在历史文化价值探讨 6. 相关典故 - 狄仁杰生平事迹 -
洛阳云树郁崔嵬,落日行人首重回。 注释1:洛阳的云和树非常茂盛、雄伟。 注释2:云树指的是树木丛生的样子,形容洛阳城的树木茂盛。 注释3:崔嵬形容高大。 注释4:落日指夕阳,落日的行人指诗人自己。 注释5:首重回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诗人感叹时间匆匆。 山势忽从平野断,河声偏傍故宫哀。 注释1:山势忽然从平缓的地方中断了。 注释2:河声偏向故宫(即故都洛阳)哀伤。 注释3:故宫指故都洛阳的宫殿。
【注释】 1. 壬辰:即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干戈丛里:指战乱。丛里,聚集的地方。 2. 原上:指山冈上的坟墓。累累:多而重的样子,形容坟堆密集。 3. 寒食清明:即寒食节和清明节。寒食为清明节前一天的节日;清明时节正是春暖花开之际。 4. 几家哭:指有几家在哭。 5. 问来都是陈亡人:指询问的人中都是旧朝的亡国之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登北邙山时触景生情而作。首句点出时间、地点和战争
【注】姚家宅:指姚广孝家。 北邙山在洛阳北,山上有古墓。 此诗是作者登北邙山的两首七绝中的第二首。第一首写山势之高峻,第二首抒今昔之感怀。“佳卉而今采作薪”,“采”即摘取、采摘,意谓如今这美好的花草,现在被用作柴薪了。诗人以物比人,暗喻时事变迁,人事易位,感慨颇多。 水北水南三二月,旧时多少看花人。 水北水南指南北两侧的河流,泛指洛阳一带。三二月指早春时节。这句是说,洛阳一带
注释:草堂里燕子庆祝新居落成,沙洲上没有鸥鸟继续旧时的盟约。满径的落红被风吹得干净,一渠的春水因雨而变得平静。 赏析:这是两首描绘乡村景色的诗篇,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第一首诗通过描写燕巢和鸥盟两个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新居的喜悦之情。第二首诗则通过描写落红、风扫、春水等自然景色,展现了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