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盘虎踞古幽州,甲子推移仅两周。
佛寺尚为天下最,皇居尝记梦中游。
清明榖雨香山道,脆管繁弦平乐楼。
莫对遗民谈往事,恐渠流泪不能收。
中都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都二首·其一》之我见
杨弘道的《中都二首·其一》是一首蕴含着深厚历史情感和丰富文化底蕴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古代中都——明初凤阳的深深眷恋,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那个时期的辉煌与衰败,让人读来感慨万千。
诗中的“龙盘虎踞古幽州,甲子推移仅两周。”开篇便以雄浑的笔墨勾勒出中都的雄伟与沧桑。这里的“龙盘虎踞”形容中都地势险要,犹如盘踞的龙与虎;“甲子推移仅两周”,则透露出朝代更迭的短暂与无常。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中都的辉煌,也暗示了其最终的没落。
诗的后半部分,“清明谷雨香山道,脆管繁弦平乐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反映出中都生活的繁华与喧嚣。清明时节的花香、谷雨的细雨以及在平乐楼上欣赏音乐的场景,无不展现出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与艺术氛围。
诗人并未止步于对中都繁荣景象的赞美,而是在结尾处抒发了深刻的感慨:“繁华消歇湛恩留,忍见珠宫作土丘。”这里,“繁华消歇”表达了一种无法逆转的历史进程,而“湛恩留”则暗示了虽然恩泽已去,但仍有其影响。“珠宫作土丘”更是直抒胸臆,对昔日辉煌不再的现实进行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不禁唏嘘不已。
《中都二首·其二》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恭光父子三纲绝,安史君臣百代雠。”此句表达了对明中期朝廷内部纷争的深刻批评。作者用“恭光”、“安史”等词汇,暗指当时的政治斗争及由此带来的国力衰退,“善恶相形褒贬在,世宗更比孝文优。”则反映了诗人对于统治者的评价标准及其治国理念的转变。
这两首诗不仅展现了杨弘道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多维度的明代中都风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光辉,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在面对过往辉煌与现实沉沦时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