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消歇湛恩留,忍见珠宫作土丘。
海日西沉燕市晚,塞鸿南度蓟门秋。
恭光父子三纲绝,安史君臣百代雠。
善恶相形褒贬在,世宗更比孝文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中都二首》之一。下面是逐句的详细释义和赏析:
- 繁华消歇湛恩留,忍见珠宫作土丘。
- “繁华消歇”:指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或逐渐消失。
- “湛恩”:深厚的恩泽。
- “珠宫”:华丽的宫殿,这里比喻曾经的繁华之地。
- “作土丘”:变为废墟。
- 海日西沉燕市晚,塞鸿南度蓟门秋。
- “海日西沉”:形容夕阳西下的景象。
- “燕市”:古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北京附近的一个地区,也可能是一个泛指的市集。
- “塞鸿”:北方边塞传来的大雁。
- “南度”:经过南方。
- “蓟门”:今天的北京,蓟门关是古代北方的重要关口。
- “秋”:季节,这里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恭光父子三纲绝,安史君臣百代仇。
- “恭光父子”:这里可能是指唐朝皇帝李唐的家族,特别是李治和他的儿子李旦。
- “三纲”: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中的三个基本道德准则,分别代表家庭伦理、政治伦理和社会伦理。
- “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是唐朝中期的一次重大动乱。
- “君臣”: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
- “百代仇”:指这些关系在历史上被视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成为历代的悲剧。
- 善恶相形褒贬在,世宗更比孝文优。
- “善恶相形”:好的和坏的互相比较。
- “褒贬”:表扬和批评,这里用来形容评价。
- “世宗”:可能是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具体身份不详。
- “孝文”:指北魏孝文帝改革,通过一系列政策使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被后人称赞。
- “优”:优越,这里意味着胜过。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性和政治的深刻理解。通过对比古今的政治得失,诗人展现了对历史的评价和思考。同时,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