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凤山阳漂渎阴,十年曾记此登临。
仙人一去橘破斗,小山重招花作金。
勺水研池圆洗胆,老蕉书叶倒抽心。
瞿昙像现云生壁,木客诗成风满林。
白马胡僧经写贝,青乌方士石旋针。
六花雪舞昆吾剑,一索珠悬斛律琴。
出柙怒号斑额兽,镇笼解语雪衣禽。
掀髯自作苏门啸,抱膝谁歌梁甫吟。
联得弥明诗句就,内中韶濩有遗音。
联句书桂隐主人斋壁
介绍
《联句书桂隐主人斋壁》是元代诗人杨维桢所作。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不仅是抒情言志的工具,也是反映作者内心世界和时代风貌的载体。杨维桢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研究元代文人心态、社会状况的重要文献。
从内容上分析,诗中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哲理的景象。“九凤山阳漂渎阴,十年曾记此登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同时也隐喻着人生旅途中的变迁与回顾。诗人通过对比“仙人一去橘破斗,小山重招花作金”,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也暗含着世事变迁,人事无常的哲理思考。
在艺术手法方面,《联句书桂隐主人斋壁》体现了元代诗歌的典型特征,即注重意象的塑造与情感的表达。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与象征,例如“瞿昙像现雪生壁”,“木客诗成风满林”,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也加深了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深度。
在历史意义层面,这首诗不仅仅是杨维桢个人的抒发,更是元代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风貌、文人的心态以及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杨维桢所处的元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杨维桢等文人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这种独特的创作背景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诗歌的语言风格也是《联句书桂隐主人斋壁》的一大特点。元代诗歌多采用简洁明快的文言文风格,而这首诗则融合了古典诗词的韵律美与散文的自由流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元代文人群体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反映了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文化追求和艺术创新。
诗歌的社会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杨维桢的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在当时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诗中的哲理思想、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都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元代乃至后世文人学习和借鉴的经典之作。
《联句书桂隐主人斋壁》作为元代杨维桢的代表作,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高度的成就,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