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斋诗

七日混沌离,穿凿争七窍。硕果一失仁,百体俱弗肖。
巧诈日横生,售朴至深溺。圣人忧世心,世变若愿燎。
安得至木资?与世作津桥。学斋取木名,众巧不同调。
回愚与参鲁,入室得道要。岂是灰槁人,灭心比灭爝。
君看记须鸡,人方诋不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木斋诗》是由元朝诗人杨维桢所创作的一部诗词集。《木斋诗》作为杨维桢的代表作品,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追求,也反映了元代诗歌的特色。下面将详细介绍《木斋诗》:

  1. 作者背景:《木斋诗》的作者是元朝的著名诗人杨维桢,他是元代文学界的杰出代表之一。杨维桢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尤其擅长于写诗,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杨维桢不仅是一位出色的诗人,还致力于诗歌理论的研究,他的学术成就使他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2. 诗歌特点:《木斋诗》展现了杨维桢的诗词特色。杨维桢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他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深邃的内涵与美感。杨维桢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上的享受,更蕴含着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3. 文化意义:《木斋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杨维桢通过对古代诗歌经典的重新解读和创作实践,不仅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表现形式,也为后世学者提供了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后世的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影响传承:《木斋诗》在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杨维桢的诗歌被后人不断传颂,成为许多文人墨客学习和研究的典范。其作品中的许多佳句至今仍然被广泛引用,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总结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木斋诗》不仅是杨维桢个人的文学成就体现,也是元代诗歌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当时诗歌创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创新精神。对于热爱中国古代文学的读者而言,阅读《木斋诗》不仅是一次审美的体验,更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