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混沌离,穿凿争七窍。硕果一失仁,百体俱弗肖。
巧诈日横生,售朴至深溺。圣人忧世心,世变若愿燎。
安得至木资?与世作津桥。学斋取木名,众巧不同调。
回愚与参鲁,入室得道要。岂是灰槁人,灭心比灭爝。
君看记须鸡,人方诋不鹞。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进行翻译,并给出必要的注释,最后附上赏析。考生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把握关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翻译,同时注意不要漏译原诗中的重点词语。

【答案】

木斋诗:七日混沌分离,争裂七窍(孔)。硕大果实一旦失去仁心,所有身体都失去了灵性。巧诈日益横生,卖假至深而陷溺。圣人忧虑世间人心,世变如同愿燎之火。安得至真木资?与世人作津桥。学斋取木名,众巧不同调。回愚与参鲁,入室得道要。岂是灰槁人,灭心比灭爝。君看记须鸡,人方诋不鹞。(注:①七日混沌:指天形成后的第七天。②穿凿:用不合事理的说法或方法来牵强附会。③硕果一失仁心,百体俱弗肖:指硕大的果子一旦失去仁心,所有的肢体都会失去灵性。④巧诈横行:卖假至深而陷溺。⑤圣人忧世心:圣人忧虑天下的人情。⑥世变若愿燎:世变如同愿燎之火。⑦至真木资:至纯的木材。⑧与世人作津桥:为世人作桥梁,喻为世人排解纠纷。⑨学斋取木名:学斋取名“学木”,意寓以木为材,学做圣人,喻指学做人。⑩回愚与参鲁:回愚喻指回退愚昧,与参鲁即与孔子学习,喻指向圣人学习。①灭心比灭爝:比喻消灭自己的心要比消灭蜡烛容易得多。②君看记须鸡:君看记须鸡这个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子列子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相合,散则相亲。或合而聚,或散而结,或结而坚,或散而离’……‘夫相放者何谓乎?’列子曰:‘在卵为雏,在屎为虫,各安其命,莫相知也。”)意思是,君看记须鸡这个典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