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生西堂下,沱水含清漪。
皓发在堂上,游子今已归。
大儿佩紫绶,小儿著绯衣。
严君亲受礼,慈母旧断机。
春草承雨露,惟恐朝日晞。
愿持此日意,永报一春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草生西堂下,沱水含清漪。
皓发在堂上,游子今已归。
大儿佩紫绶,小儿著绯衣。
严君亲受礼,慈母旧断机。
春草承雨露,惟恐朝日晞。
愿持此日意,永报一春晖。
《春草轩》是元代著名诗人杨维桢的作品之一。它不仅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还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春草轩》原文如下:
原文:
草生西堂下,沱水含清漪。
皓发在堂上,游子今已归。
大儿佩紫绶,小儿著绯衣。
严君亲受礼,慈母旧断机。
译文:
在西堂之下生长着翠绿的春草,沱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白发苍苍的我如今已经回到了家中,我的孩子们分别身着紫色和红色的服饰。父亲亲自接受了礼仪教育,母亲则亲手缝制过衣被。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家庭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和母亲的深厚感情。诗中的“春草”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而“游子”则代表着离家在外的思念与归来的喜悦。通过对比“皓发”和“游子”,诗人强调了时光的流逝和家的温馨,以及子女对父母孝顺的重要性。
《春草轩》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学价值受到赞誉,更因其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而被人们传颂。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