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生西堂下,沱水含清漪。
皓发在堂上,游子今已归。
大儿佩紫绶,小儿著绯衣。
严君亲受礼,慈母旧断机。
春草承雨露,惟恐朝日晞。
愿持此日意,永报一春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春草轩
草生西堂下,沱水含清漪。
皓发在堂上,游子今已归。
大儿佩紫绶,小儿著绯衣。
严君亲受礼,慈母旧断机。
春草承雨露,惟恐朝日晞。
愿持此日意,永报一春晖。

译文:
春天的草地覆盖着西堂,清澈的沱水流过岸边。
高堂之上,白发苍苍,游子归来。
大儿子佩戴紫绶带,小儿子穿着绯色衣裳。
父亲亲自教导礼仪,慈母亲手裁制衣服。
嫩绿的春草承受着雨露滋润,生怕早晨被太阳晒干。
希望把这份春天的心情,永远报答春天的恩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画面,体现了亲情的深厚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首句“草生西堂下,沱水含清漪”通过描绘草的生长和沱水的清澈,勾勒出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同时也隐喻家中的和谐氛围。第二句“皓发在堂上,游子今已归”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联系,白发的老者和归来的游子相互映衬,表达了岁月流转中不变的亲情。第三四句“大儿佩紫绶,小儿著绯衣”,则具体描绘了家庭中的子女服饰和身份,展示了家族的荣耀与传统。接下来的两句“严君亲受礼,慈母旧断机”进一步强调了家庭的教育和教养之重,严父和慈母的形象生动地呈现了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第六句“春草承雨露,惟恐朝日晞”运用比喻,将春草的生机比作家人的希望和梦想,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珍惜。最后一句“愿持此日意,永报一春晖”以深情的笔触收尾,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视与感恩,以及对家庭温暖的珍爱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充满诗意的田园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