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水,枯沃焦,神工无处寻天瓢。松陵太平守,闵民苦疾呼。
邓师诛寇妖,诛跛妖,役丁甲,蚩尤鼓风旗倒搜,插龙龙走白龙潭,迅霆夜擘干将匣。
于乎县令不积薪,将军不拜井。炉烟一穗达丹诚,三日甘霖云万顷。
君不见漕家粮船星火急,瓜州渡头河水涩。苍天苍天不悔祸,海民尽作枯鱼泣。
邓师鬼工烦叱诃,稻田粒粒真珠多。松陵太守报新政,和气化作击壤尧民歌。
送邓炼师祁雨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邓炼师祁雨歌》是元代诗人杨维桢所作的一首杂曲。这首诗作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较高的成就,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从艺术形式上看,《送邓炼师祁雨歌》是杨维桢对传统诗歌形式的革新尝试。这首诗采用杂曲的形式,结合了乐府民歌的直白和唐诗的含蓄,使得诗歌既有民间的质朴感,又有文人的深沉意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东海水,枯沃焦,神工无处寻天瓢”通过东海水的描写象征世间的混乱与混沌,而“松陵太平守,闵民苦疾呼”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民众苦难的同情和关心。
就内容而言,《送邓炼师祁雨歌》展现了杨维桢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诗中的“松陵太守报新政”,以及“邓师诛寇妖,诛跛妖,役丁甲”等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的现状,同时也赞扬了邓炼师为民除害、拯救苍生的英勇行为。这种对正义力量的歌颂和对邪恶势力的鞭挞,体现了杨维桢对时代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送邓炼师祁雨歌》还蕴含着对政治清明、民生幸福的期盼。诗中“松陵太守报新政”的描绘,预示着作者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而“松陵太平守”,则是对一个和平安定社会的赞美。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政治立场,也反映了元代社会对于稳定与和谐的追求。
《送邓炼师祁雨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反映时代面貌的社会画卷。它既体现了元代诗人杨维桢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作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因其深刻的社会意义而成为传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