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司农丞杭公还京诗

十年农星晦无光,太史昨夜占五潢。国家大本重谷禄,曰奎曰胃明天仓。
中书垣次大司农,署秩列九卿,尊大府,春耕藉亩冬藏冰,六十五官八九扈。
杭公均输少卿属,赋足国家民亦足。农田漕运一时了,文如锦绣人如玉。
归来奏仪帝曰俞,诏书宽大赐民租。太平治象今日见,不用再讲贞元宰相均田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司农丞杭公还京诗》是元代著名诗人杨维桢的作品,此诗不仅反映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了杨维桢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关怀。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十年农星晦无光:描述了国家农业发展的艰难时期,如同星辰黯淡一般,暗示了农业生产的困境与国家经济的不景气。
  • 太史昨夜占五潢: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察星辰运行来预测国家大事,这里借用“五潢”作为象征,表达了对未来政治走向的不确定性。
  • 国家大本重谷禄:强调国家的根基在于粮食生产,即“谷禄”的重要性。
  • 曰奎曰胃明天仓:天仓在这里指的是国家的仓库,也是粮食储备的象征。
  • 中书垣次大司农,署秩列九卿:描述了官员们在中书省的位置及其职责,展示了当时的官僚体系。
  • 春耕藉亩冬藏冰:反映了古代农民在春天耕作、冬天储存冰块的情景,体现了农耕生活的特点。
  • 六十五官八九扈:提到了六十四行省中的一些省份,以及它们的职责和贡献。
  • 归来奏仪帝曰俞:描述了杭公(即某位官员)归来并向皇帝汇报工作的情景,表明了他对工作的负责和敬业精神。
  • 诏书宽大赐民租:表达了皇帝对农民的好政策,即减免税收或租金,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
  1. 诗歌赏析
  • 历史背景:元朝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朝代,诗歌中提及的官职和制度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结构。
  • 民生关怀:通过对农业生产和官员职责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的关注,尤其是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理解。
  • 文学艺术:杨维桢的诗歌语言简洁而深刻,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其高超的文学造诣。
  1. 文化价值
  • 历史研究:此诗为研究元代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尤其是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记载。
  • 文化传承:作为元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1. 现实意义
  • 历史教育: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 社会关注:诗歌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如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政府的政策实施,提醒人们关注这些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1. 读者互动
  • 讨论与思考:鼓励读者对诗歌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 创作灵感:诗歌的丰富内容可以激发读者的创作灵感,尝试创作类似的作品或从中获得启发。

在深入了解这首诗后,还有以下一些建议可能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 阅读更多关于元代历史的资料,以获得更全面的历史背景知识。
  • 分析杨维桢的其他作品,了解他的语言风格和文学技巧。
  • 参与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与其他文学爱好者交流心得。

《送司农丞杭公还京诗》不仅是一首反映元朝历史和文化的诗歌,也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到元朝的文化特点和政治体制,还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民生的深切关注和对国家未来的殷切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