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卿琵琶引

李卿李卿乐中仙,玉京侍宴三十年。自言弦声绝人世,乐谱亲向钧天传。
今年东游到吴下,三尺檀龙为予把。胸中自有天际意,眼中独恨知音寡。
一声如裂帛,再拨清冰拆。蛮娃作歌语突兀,李卿之音更明白。
玉连锁,郁轮袍,吕家池榭弹清宵。花前快倒长生瓢,坐看青天移斗杓。
铁笛道人酒未醺,烦君展铁拨,再轧鹍鸡筋。我闻仁庙十年春,驾前乐师张老淳。
赐筝岳柱金龙龈,仪凤少卿三品恩。张后复有李,国工须致身。
酒酣奉砚呼南春,为卿作歌惊鬼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卿琵琶引》是元代诗人杨维桢所作的一首著名诗歌。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 首段:“李卿李卿乐中仙,玉京侍宴三十年。自言弦声绝人世,乐谱亲向钧天传。”

  • 描述了李卿在玉京宫的辉煌经历和他对琴声的独特理解。

  • 次段:“今年东游到吴下,三尺檀龙为予把。胸中自有天际意,眼中独恨知音寡。”

  • 描绘了李卿东游至吴地的场景,他手持三尺檀木制成的琵琶,心中充满对音乐世界的无限遐想与期待。

  • 尾段:“一声如裂帛,再拨清冰拆。蛮娃作歌语突兀,李卿之音更明白。”

  • 描述了李卿弹奏琵琶时所发出的声音,如同撕裂丝绸一般,清澈如破冰之声,使听者心醉神迷。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期:《李卿琵琶引》创作于元代,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们纷纷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而杨维桢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 艺术特色:该诗不仅展现了杨维桢卓越的诗歌才华,还反映了元代诗歌的特点。元代诗歌以其豪迈、奔放的风格著称,这与杨维桢的诗歌风格不谋而合。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感。
  1. 文学赏析
  • 艺术手法:《李卿琵琶引》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例如,诗中的“李卿之音更明白”一句,通过比喻将李卿的演奏比作“裂帛”,既形象又生动地表达了其音乐的高超技艺。
  • 主题思想:此诗不仅是对个人艺术成就的颂扬,更是对音乐艺术的赞颂。通过对李卿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音乐艺术的重视和尊重。
  1. 影响评价
  • 历史地位:《李卿琵琶引》作为元代的重要诗歌作品之一,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杨维桢的诗歌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现代评价:当代学者和读者普遍认为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且体现了元代诗歌的艺术特征。同时,这首诗也引发了人们对音乐艺术的思考和探索。

《李卿琵琶引》是一首具有深刻艺术内涵和广泛影响力的诗歌作品。它不仅展现了杨维桢的卓越才华和深厚学识,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