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城曲

荡舟横塘去,塘上野鸳鸯。
鸳鸯忽飞去,相见双女郎。
齐唱雉城曲,共制夫容裳。
手洗藕花露,劝君荷叶囊。
何以报永好,解佩双明珰。
妾住雉城里,不是雉城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雉城曲》是元代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体现了杨维桢的文学才华,还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意义。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创作背景:《雉城曲》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至元末的社会动荡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元朝时期,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激化,使得许多文人感到压抑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杨维桢通过自己的诗词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内容解析:《雉城曲》以荡舟横塘为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随后引入野鸳鸯与双女郎的邂逅,展现了一种意外的情感交织。词中“齐唱雉城曲”以及“共制芙蓉裳”,反映了当时文人群体的文化生活和艺术追求。通过手洗藕花露、劝君荷叶囊等行为,词人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3. 情感表达:《雉城曲》中的“何以报永好”和“解佩双明珰”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美好承诺。这不仅是对爱情的赞美,也是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雉城曲》作为杨维桢的作品,不仅是元代诗歌艺术的代表,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缩影。通过对这首词的解读,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杨维桢卓越的文学才能,还能深入理解当时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