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微杜若香,潮满江声寂。
扁舟古渡前,推起篷窗白。
山外日未高,波底云先赤。
隐见杏花村,依稀烟雨隔。
人间行路难,羡此丹青迹。
焉得并州刀,剪取澄江碧。
春江晚渡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江晚渡图》是元代诗人卢琦的一首五言排律,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晚渡图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诗歌内容:《春江晚渡图》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傍晚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水乡画面。诗中“风微杜若香,潮满江声寂”表达了微风拂过杜若花散发的香气,江面上潮水涨满,声音变得静谧。“扁舟古渡前,推起篷窗白”则形象地描绘了一艘扁舟停靠在古渡口,推起船篷时窗棂透进一片白色的光线。诗中还描写了山外日尚未高升,波底云先赤色的奇景,以及隐约可见的杏花村,仿佛被烟雾遮挡。最后一句“人间行路难,羡此丹青迹”,则表达了对这样美好景致的羡慕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艰辛的感慨。
作者生平:卢琦,字希韩,号立斋、圭峰,生于惠安(今福建省惠安县)。他于至正二年(1342年)中进士,初授将仕郎、浙江台州录事,因丁父忧而未上任。服除后改任延平知事、迁永春县尹,又因改调宁德。卢琦一生经历了多次官职调动,最终在任上去世,其居处被称为圭峰。
文学地位:《春江晚渡图》不仅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的诗歌,也体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是研究元代诗歌不可忽视的作品之一。
《春江晚渡图》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也是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一次深刻表达。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如何用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