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纪行

绿阴门巷掩柴扉,五月江南笋蕨肥。
何处清香来马上,满山开遍野蔷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萨都剌的《常山纪行》是一部七言绝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常山纪行》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生动描绘,也蕴含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

萨都剌,元代著名诗人、画家和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他的文学创作多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为主题,体现了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萨都剌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其文学成就在元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常山纪行》是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对常山县风景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审美情趣。

从诗歌的形式来看,《常山纪行》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这在当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诗歌形式。七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字,这种形式既便于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又便于读者迅速把握诗歌的内容。在这首诗中,萨都剌通过简练的语言,将常山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常山县的自然景色,还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诗中的“绿阴门巷掩柴扉,五月江南笋蕨肥”形象地描绘了江南地区春季的景象,绿荫环绕的小巷,掩映在柴扉之后,五月时节,江南的竹笋和野菜生长得格外肥美。这里的“何处清香来马上,满山开遍野蔷薇”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喜爱和赞美。诗中提到的“满山开遍野蔷薇”,不仅描述了蔷薇花盛开的景象,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勃发。

从诗歌的主题来看,《常山纪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诗人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追求高洁品质和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中的“马首不知何处代,鹧鸪飞上野人家”一句,更是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超脱和内心的自由。

《常山纪行》作为萨都剌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内涵,成为了元代诗歌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萨都剌精湛的艺术手法,还能够深入了解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常山纪行》以其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和深沉蕴藉的思想内容,成为研究元代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值得后人反复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