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同知燕京闾报国哀时文皇晏驾

雨倾盆,风掷瓦,白髯使者能骑马。
相逢官长马不下,马上云云泪盈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宣政同知燕京闾报国哀时文皇晏驾”是一首杂言古诗。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萨都剌所作,表达了对国家不幸的哀悼和对逝去君主的哀思。下面是这首诗的全文内容和分析:

  1. 诗歌原文
    雨倾盆风掷瓦,白髯使者能骑马。
    相逢官长马不下,马上云云泪盈把。
    天柱倾天不晴,白髯使者东南行。
    东南山水失颜色,一夕秋风来上京。

  2.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中通过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紧张而又压抑的氛围,增强了对国家政治动荡不安的隐喻性表现。
  • 人物形象的塑造:诗中的“白髯使者”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与责任,他的形象既代表了国家的象征,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政治隐喻:通过“天柱倾、天不晴”等词句,诗人表达了对朝廷内部矛盾和权力斗争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朝政的不稳定给国家带来的灾难。
  • 抒情手法:全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体现了元曲的直率和真挚。
  1. 作者介绍: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蒙古族,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虽然不多见,但其作品《雁门集》中多有体现其文学成就,尤其是其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及其清新绮丽的风格,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宣政同知燕京闾报国哀时文皇晏驾》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写照,通过诗人的眼睛和笔触,呈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动荡和个人的情感世界。这首诗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珍品,也是研究元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