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南阳人,文本之后。天宝三年赵岳榜第二人及第。累官左补阙、起居郎,出为嘉州刺史。杜鸿渐表置安西幕府,拜职方郎中,兼侍御史,辞罢。别业在杜陵山中。后终于蜀。
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寨堡,无不经行。博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词清尚,用心良苦。诗调尤高,唐兴罕见此作。放情山水,故常怀逸念,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与高适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每篇绝笔,人辄传咏。
至德中,裴休、杜甫等尝荐其识度清远,议论雅正,佳名早立,时辈所仰,可以备献替之官。未及大用而谢世,岂不伤哉!有集十卷行于世。杜确为之序云。
唐才子传 · 岑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
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与高适并称“高岑”,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天宝、南阳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送别、咏史诗等类型,并且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出了他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岑参擅长描绘边塞风光的壮丽景色,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生动地展现了北国雪景之美。他的诗歌风格豪放不羁,语言流畅自然,富有激情和想象力。
此外,岑参还擅长写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壮丽,并通过这些作品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岑参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唐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