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房
楚,字壳士,敦煌人也。五岁能文章。贞元七年尹枢榜进士及第。 【注释】:唐代诗人令狐楚,字壳士,是敦煌人。他五岁时就能写文章。在贞元七年的科举考试中,他考中了进士。 【赏析】:这是对令狐楚生平的简要介绍,突出了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时李说、严绶、郑儋继领太原,高其才行,引在幕府,由掌书记至判官。 【注释】:这时李说、严绶、郑儋相继担任太原节度使,他们看重令狐楚的才能和品行,将他引入幕府工作
《唐才子传》记载,姚系是河中的一位才子。贞元元年考中进士,和韦应物同时考中。他很有诗名,擅长古体诗歌,弹琴技艺高超,喜欢游览名山,追求与谢灵运、郭璞的足迹相同,一生不谈论俸禄,但俸禄也没有超过他。他与隐士、林栖之士交往,兴趣非常超然。他的弟了叫姚伦,也是位诗人,他的诗作清丽有韵律。 译文: 河中人姚系,贞元元年考中进士,与韦应物同年。他很有诗名,擅长古体诗歌,弹琴技艺高超,喜欢游览名山
诗句 1. 时新及第,寓居法乾无可精舍,姚合、王建、张籍、雍陶,皆琴樽之好。 - "时新及第":意为刚考中进士。 - "寓居法乾无可精舍":在法乾寺有一处精致的地方住着。 - "姚合、王建、张籍、雍陶":四位诗人的名字,他们是贾岛的朋友和诗歌爱好者。 - "琴樽之好":喜爱弹琴和饮酒作乐。 2. 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于岛案上取卷览之,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取之曰
诗句解析与赏析 探索唐才子朱放诗歌艺术之美 1. 初居临汉水 - 描述诗人初期隐居生活 - 背景与环境描绘 - 表达避世情怀 2. 遭岁歉南来卜隐 - 遭遇饥荒,选择隐居 - 寻找新生活环境和心灵慰藉 - 体现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 排青紫之念 - 对仕途的淡泊态度 - 强调精神追求高于物质享受 - 反映个人志向与现实冲突 4. 结庐云卧 - 隐居生活写照 - 表现超脱尘世境界 -
登,初为隐士。性刚洁,戴幅巾穿短褐,交友名公。后就府辟,历卫府参谋,迁廷尉平。久之,拜监察御史,贞元中,改河南士曹掾,迁殿中侍御史、漳州刺史,退居告老。 注释:登,最初隐居。他天性刚直廉洁,头戴幅巾,身穿短褐,结交了许多名公显贵。后来他就到朝廷做官了,历任卫府参谋、廷尉平等职。不久,他就被升任监察御史。在贞元年间,他被改派去做河南士曹掾,又升任殿中侍御史和漳州刺史,最终退休回家了。 赏析
【注释】 贞元元年:唐德宗李适即位后的第一个年号,即公元785年。 鲍防:字文行,河南人,贞元进士。 顺宗:唐宪宗李纯的小名。 宣歙巡官:官名,掌管一州政务,兼管监察。 王叔文:唐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曾参与发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开州司马。 汀州宁化尉:官名,唐时地方行政区划之一,相当于今福建省的宁化县。 李吉甫:字公择,陇西成纪人,宰相。 窦群:字不详,中书舍人。 吕温:字大钧,河中府人
信陵,贞元元年郑全济榜及第。仕为舒州望江县令,卒。 译文:唐才子传·麹信陵的事迹如下: 曲信陵,在贞元元年的科举考试中,他名列郑全济榜第一名,之后便在朝中担任过舒州望江县的县令,最终因病去世。 注释:“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公元785—805年);“郑全济榜”指的是唐朝时期的科举考试;“舒州望江县”指唐代的一个县名,位于今安徽安庆市境内;“信陵”是人名,此处指的就是曲信陵。 赏析
诗句及译文: 1. 清溪子,自号清溪子。 注释:李涉自称“清溪子”,表明其志趣和身份。 2. 早岁客梁园,数逢乱兵避地南来。 注释:年轻时曾客居于京城附近的梁园,因战乱多次躲避,后来选择南下避难。 3. 乐佳山水,卜隐匡庐香炉峰下石洞间。 注释:喜欢这里的山清水秀,于是选择在匡庐的香炉峰下的石洞中隐居。 4. 尝养一白鹿,甚驯狎,因名所居曰白鹿洞。 注释:他曾养了一只白鹿,非常温顺
《高轩过》之诗意与鉴赏 在唐代诗人李贺的笔下,一首《高轩过》将读者带入了一场华丽的文化盛宴。这首短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人物关系。 “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这句话揭示了李贺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他是唐宗室郑王的后代,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为他提供了一定的特权和便利。然而,这并没有给他带来科举成功或仕途顺利的机会,反而成为了他创作才华的一种压力
【解析】 本诗是李贺的一篇抒情小品文,通过对作者一生经历的描写,表达了对李贺才华的惋惜之情。 (1)句意:我二十岁时没有考中而郁郁不乐,一辈子忧愁,如同落叶一样。 译文:我曾叹息道:“我二十岁时不得意,一辈子忧愁,就像落叶一样。”忽然病情加重,恍惚间白天见到一个人穿着绯衣在天空中腾空而下,手里拿着一版书,好像太古雷文,说:“天上白玉楼已经建成,现召唤你作记。”李贺磕头推辞,说他的母亲年迈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