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房
言史少尚气节,不举进士。工诗,美丽恢赡,世少其伦 与李贺、孟郊同时为友。冀镇节度使王武俊颇好词艺,言史造之,特加敬异。武俊尝猎,有双鸭起蒲稗间,一矢联之,遂于马上草《射鸭歌》以献。因表荐请官,诏授枣强令,辞疾不就,当时重之。故相国陇西公李夷简为汉南节度,与言史少同游习,因遣以襄阳髹器千事,赂武俊请之。由是为汉南幕宾,日与谈宴,歌诗唱答,大播清才。问言史所欲为,曰:"司功掾甚闲,或可承阙。"遂署
窦群字丹列,最初隐居于毗陵,自称为处士。他生性极其孝顺,母亲去世后,哀痛不止,咬掉自己的一个手指放在棺材中,在母亲的墓旁结庐而居。服丧期满,苏州刺史韦夏卿举荐他为孝廉,德宗提拔他为左拾遗。宪宗继位后,调任他为吏部郎中,后出任唐州刺史。节度使于頔很器重他,表荐他担任副职。武元衡辅佐朝政时,推荐窦群担任御史中丞。窦群引荐吕温、羊士谔做御史,宰相李吉甫不同意。窦群等因此怀恨在心
唐才子传 · 武元衡 【译文】 河南人,字伯苍,建中四年薛展榜进士。元和三年,以门下侍郎平章事,出为剑南节度使。后秉政,明年早朝,遇盗从暗中射杀之。元衡工诗,虽时见雕镌,不动机构,要非高斫之所深忌。每好事者传之,被于丝竹。尝夏夜作诗曰:"夜久喧暂息,池台惟月明。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翌日遇害,诗盖其谶也。 【注释】 1. 字伯苍 - 武元衡的字,即他的名。 2. 河南人 -
【注释】 1.唐才子:唐代有才华的人。窦巩,姓窦名固,字友封,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因在《放鱼》诗中有“黄金赎得免刀痕”,所以人称窦固为“唐才子”。 2.瑰伟:奇异美好。 3.博览:广泛阅读。 4.性宏放:性格豁达开朗。 5.长者车辙:指代道路。 6.抑初志:抑制自己的志向。 7.《放鱼》:窦固的一首诗。 8.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王源中榜进士:王源中是唐朝的宰相
窦牟,字贻周,是唐朝的一位才子,其一生经历了从求学到仕途的转变,他不仅在学业上有卓越的成就,还曾官至尚书虞部郎中、国子司业等职,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他的诗歌创作也颇具特色,尤其擅长用典和描绘自然景观,其作品《晚过敷水驿却寄华州使院张郑二侍御》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关于窦牟的赏析: - 诗词原文: 春季雨如烟又如丝,晓来黄昏在傍晚天晴时。仙人掌上芙蓉池,柱史关西松柏祠。几许年华销售道路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读懂全诗,把握诗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诗人的情感和写作手法等,最后写出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评价或者感受即可。“唐才子传”是《新唐书·艺文志》中记载的一个目录。它所收录的作品,主要是唐代文人的传记文学,包括一些关于作者的思想、生平事迹、文学创作等方面的资料。《唐才子传》由王定保编纂,共十卷。全书以传主为纲,按时代先后编次,每传先记其字号、籍贯
商,字子夏,徐州彭城人。 刘商,字子夏,是徐州人,出生在彭城的。他通过考试成为了进士,后来在贞元年间,他连续升迁为比部员外郎、虞部员外郎,并在几年后,又调任检校兵部郎中。此后,他出任汴州观察判官的职位,由于健康原因,他辞去了官职,回归了自己以前的事业。 商天性好酒,但他家境贫困。他常常对着花儿和月亮独酌,悠然自得。他喜欢赋诗,其中一首写道:"春草秋风老此身,一飘长醉任家贫。醒来还爱浮萍草
这首诗是韦应物的诗《唐才子传 · 韦应物》。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译文 1. 韦应物,京兆人,性格侠义。 - 他早年以三卫郎的身份侍奉玄宗。 2. 当玄宗去世后,韦应物才开始后悔自己的行为,开始专心学习。 - 他的性格高洁,生活简朴,少有欲望。 3. 他居住的地方必定焚香扫地,冥心象外。 - 这是说他非常注重精神上的修养。 4. 在天宝时期,他随从游幸。 5. 永泰年间,他在洛阳担任丞
【诗句释义】 论云:“诗律自沉、宋之下,日益靡嫚,锼章刻句,揣合浮切,音韵婉谐,属对藻密,而闲雅平淡之气不存矣。独应物驰骤建安以还,各有风韵,自成一家之体,清深雅丽,虽诗人之盛,亦罕其伦,甚为时论所右。而风情不能自已,如赠米嘉荣、杜韦娘等作,皆杯酒之间,见少年故态,无足怪矣。” 注释: 1. 诗律:指诗歌的格律和韵律。 2. 沉、宋:指南朝梁代沈约和宋代谢朓,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3.
``` 皎然上人(725年—782年),俗姓谢,宋灵运之十世孙。初入道,肄业杼山,与灵彻、陆羽同居妙喜寺。皎然以佛入诗,诗中自然充满着禅意。他的诗评更透出一种超然与淡薄。他与李端、郑谷等人的诗歌交流,使得皎然在唐代诗歌创作中独树一帜。 译文: 唐才子传·皎然上人 皎然,字清昼,吴兴人。 俗姓谢,宋灵运之十世孙也。 初入道,肄业杼山,与灵彻、陆羽同居妙喜寺。 羽于寺旁创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