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衡,字伯苍,河南人。建中四年薛展榜进士。元和三年,以门下侍郎平章事,出为剑南节度使。后秉政,明年早朝,遇盗从暗中射杀之。
元衡工诗,虽时见雕镌,不动机构,要非高斫之所深忌。每好事者传之,被于丝竹。尝夏夜作诗曰:”夜久喧暂息,池台惟月明。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翌日遇害,诗盖其谶也。
议者谓工诗而宦达者惟高适,达宦而诗工者惟元衡。今有《临淮集》十卷传于世。
唐才子传 · 武元衡
【译文】
河南人,字伯苍,建中四年薛展榜进士。元和三年,以门下侍郎平章事,出为剑南节度使。后秉政,明年早朝,遇盗从暗中射杀之。元衡工诗,虽时见雕镌,不动机构,要非高斫之所深忌。每好事者传之,被于丝竹。尝夏夜作诗曰:”夜久喧暂息,池台惟月明。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翌日遇害,诗盖其谶也。
【注释】
- 字伯苍 - 武元衡的字,即他的名。
- 河南人 - 指武元衡的籍贯或出生地位于河南省。
- 建中四年薛展榜进士 - 指的是在唐朝的建中年间(780-783),武元衡参加了由薛展主持的科举考试,并顺利通过了考试成为进士。
- 门下侍郎平章事 - 是唐代高级官员的一种职务名称,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相当于宰相。
- 剑南节度使 - 剑南节度使是唐朝时期对四川地区的一种行政区划,代表该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
- 高斫 - 这里可能是指古代对于文学创作的评价标准,认为只有高超的文学才华才能创作出传世之作。
- 《临淮集》 - 这可能是指武元衡的诗集或文集,共十卷。
【赏析】
本文选自《唐才子传》,作者辛文房通过记录唐代诗人武元衡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的才华及其悲剧命运。武元衡不仅是一个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在政治上有着一定成就的官员。
武元衡的出身背景和早年经历为他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建中四年的科举考试中成功脱颖而出,成为了进士,这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象征着他从此步入了仕途的大门。随后几年里,他历任多个重要职务,最终在元和三年担任了剑南节度使,这一职位更是显示了他在政治上的能力和影响力。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他被暗害身亡。
诗歌方面,武元衡以其精湛的文学造诣著称。尽管他的许多作品都曾遭到过时代的雕琢和机构的制约,但他本人对此并不感到畏惧。他的作品常常在不经意间展现出深沉的意境和哲理,如文中所引“夜久喧暂息,池台惟月明。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更隐含着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这种超越时代局限的艺术表现力,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跨越时空的价值。
武元衡的遭遇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警示。他的死不仅仅是个人悲剧,更是对当时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深刻反思。他的诗作中透露出的无奈和悲哀,以及对权力场中尔虞我诈的批判,至今仍能触动读者的心灵。
《唐才子传》中的武元衡传记不仅展示了一个文人的形象,更通过对他的生平、诗歌以及政治命运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这些历史的回顾和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一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