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新及第,寓居法乾无可精舍,姚合、王建、张籍、雍陶,皆琴樽之好。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于岛案上取卷览之,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取之曰:”郎君鲜醲自足,何会此耶”帝下楼去。既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他日,有中旨,令与一清官谪去者,乃授遂州长江主簿。后稍迁普州司仓。
临死之日,家无一钱,惟病驴、古琴而已。当时谁不爱其才,而惜其命薄。岛貌清意雅,谈玄抱佛,所交悉尘外之人。况味萧条,生计岨峿。自题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痛饮长谣而罢。
今集十卷,并《诗格》一卷,传于世。
诗句
- 时新及第,寓居法乾无可精舍,姚合、王建、张籍、雍陶,皆琴樽之好。
- “时新及第”:意为刚考中进士。
- “寓居法乾无可精舍”:在法乾寺有一处精致的地方住着。
- “姚合、王建、张籍、雍陶”:四位诗人的名字,他们是贾岛的朋友和诗歌爱好者。
- “琴樽之好”:喜爱弹琴和饮酒作乐。
- 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于岛案上取卷览之,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取之曰:”郎君鲜醲自足,何会此耶”帝下楼去。
- “一日”:某天。
- “宣宗微行至寺”:宣宗皇帝悄悄地来到这座寺庙。
- “闻钟楼上有吟声”:听到钟楼上有人在吟诗的声音。
- “岛不识”:贾岛不认识这个人。
- “因作色攘臂”:因为生气而摆出脸色并挥舞双手。
- “睨而夺取之”:斜眼看着对方并将他手中的诗卷强行夺过来。
- “郎君鲜醲自足”:这位年轻人非常自得其乐,很满足。
- “何会此耶”:你怎么会在这里呢?
- “帝下楼去”:宣宗皇帝离开那座寺庙。
- 既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他日,有中旨,令与一清官谪去者,乃授遂州长江主簿。后稍迁普州司仓。
- “既而觉之”:不久之后发现情况不对。
- “大恐”:非常害怕。
- “伏阙待罪”:跪在宫殿门前等待处罚。
- “上讶之”:宣宗皇帝对此感到惊讶。
- “他日”:某一天。
- “有中旨”:收到朝廷的诏书。
- “与一清官谪去者”:被派去一个清廉的地方当官。
- “乃授遂州长江主簿”:于是被授予遂州长江县的县长职位。
- “后稍迁普州司仓”:之后又升为普州刺史,管理仓库。
- 临死之日,家无一钱,惟病驴、古琴而已。
- “临死之日”:生命的终点。
- “家无一钱”:家里没有任何财产。
- “惟病驴、古琴而已”:仅剩下一头病驴和一架古琴。
- 当时谁不爱其才,而惜其命薄。岛貌清意雅,谈玄抱佛,所交悉尘外之人。况味萧条,生计岨峿。自题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痛饮长谣而罢。
- “当时谁不爱其才”:当时谁不是欣赏他的才华?
- “惜其命薄”:但可惜他的命不好。
- “岛貌清意雅”:贾岛的相貌清秀且性情高雅。
- “谈玄抱佛”:他喜欢谈论佛理,并且信奉佛教。
- “所交悉尘外之人”:他所交往的都是超脱尘世的人。
- “况味萧条,生计岨峿”:生活处境艰难,生计窘迫。
- “自题曰”:他自写诗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 “二句三年得”:这首诗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完成。
- “一吟双泪流”:每次吟诵这首诗都会哭出来。
- “知音如不赏”:但是找不到真正懂他的人欣赏。
- “归卧故山秋”:最后选择回到故乡,过上了秋天的生活。
- “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每到除夕这一天,他会将一年来的诗词作品放在桌上,焚香祭拜,斟酒祷告。
- “此吾终年苦心也”:这些都是我一年来辛苦创作出来的。
- “痛饮长谣而罢”:喝下酒后长篇大论一番,然后结束了这次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