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物,京兆人也。尚侠,初以三卫郎事玄宗。及崩,始悔,折节读书。为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必焚香扫地而坐,冥心象外。天宝时,扈从游幸。永泰中,任洛阳丞,迁京兆府功曹。大历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归,寓善福寺精舍。建中二年,由前资除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居倾之,改江州刺史。追赴阙,改左司郎中。或媢其进,媒孽之。贞元初,又出为苏州刺史。大和中,以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为诸道盐铁转运、江淮留后。罢居永定,斋心屏除人事。
初,公豪纵不羁,晚岁逢杨开府,赠诗言事曰:”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蒱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猪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抚惸嫠。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坐客何由识,唯有故人知。”足见古人真率之妙也。
这首诗是韦应物的诗《唐才子传 · 韦应物》。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译文
- 韦应物,京兆人,性格侠义。
- 他早年以三卫郎的身份侍奉玄宗。
- 当玄宗去世后,韦应物才开始后悔自己的行为,开始专心学习。
- 他的性格高洁,生活简朴,少有欲望。
- 他居住的地方必定焚香扫地,冥心象外。
- 这是说他非常注重精神上的修养。
- 在天宝时期,他随从游幸。
- 永泰年间,他在洛阳担任丞,后来升任京兆府功曹。
- 大历十四年,他从鄠县令制除栎阳令,但因病辞官返回,居住在善福寺精舍。
- 建中二年,他凭借以前的资历被提升为比部员外郎,后来被派往滁州担任刺史。
- 不久他改任江州刺史。
- 后来他被召回京城,调任左司郎中。
- 有人嫉妒他的晋升,挑拨是非。
- 贞元初年,他又被派遣到苏州担任刺史。
- 在大和中年,他以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的职位,负责诸道盐铁转运、江淮留后等职务。
- 后来他退居永定,清静地排除人事关系。
注释
- 京兆: 指唐代首都长安附近的地区。
- 武皇帝: 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 无赖恃恩私: 意指依靠皇帝的个人恩惠而行事不端。
- 里中横: 指乡里中的恶霸或流氓。
- 亡命儿: 亡命者,逃亡的人,泛指罪犯。
- 朝持樗蒱局: 早晨还拿着赌博用的骰子。
- 暮窃东邻姬: 傍晚的时候还偷邻居家的姑娘。
- 司隶: 古代官名,掌管刑法,此处指司法官员。
- 白玉墀: 白玉台阶,形容豪华的场合。
- 骊山风雪夜: 指的是骊山的风雪天气。
- 长杨羽猪时: 指长杨宫里的饲养的猪。
- 一字都不识: 指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 南宫谬见推: 指在朝廷中受到错误的推荐和赞誉。
- 非才果不容: 意指没有才能的人不会被重用。
- 出守抚惸嫠: 指外出任职,安抚孤独的人。
- 忽逢杨开府: 指忽然遇见杨炯。
- 论旧涕俱垂: 回忆起过去的情谊,泪水都流了出来。
- 坐客何由识: 意思是在座的客人如何能够识别得出来。
- 唯有故人知: 唯有老朋友才能理解他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韦应物一生的经历和感慨,表现了他晚年的恬淡与超脱,以及对过去行为的悔恨与反思。诗中通过对过去行为的回顾,以及对自己性格的描写,展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通过对杨炯的回忆,表达了他对过去友情的怀念和对现实失望的感叹。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