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涣,蓟门人。少有侠气,所从游皆五陵少年,击剑悲歌,从禽纵酒。中折节工文,十年名誉日振。耻困场屋,遂交谒名公。为诗情致雅畅,得齐、梁之风。每有作,乐工辄取以被声律。
与王昌龄、高适、畅当忘形尔汝。尝共诣旗亭,有梨园名部继至,昌龄等曰:”我辈擅诗名,未定甲乙。可观诸伶讴诗,以多者为优。”一伶唱昌龄二绝句,一唱适一绝句。之涣曰:”乐人所唱皆下俚之词。”须臾,一佳妓唱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复唱二绝,皆之涣词。三子大笑。之涣曰:”田舍奴,吾岂妄哉!”诸伶竟不谕其故,拜曰:”肉眼不识神仙。”三子从之酣醉终日。其狂放如此云。有诗传于今。
唐才子传 · 王之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以其边塞诗名垂千古。王之涣,字季凌,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出生于蓟门之地。他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唐代的风土人情,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王之涣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精于文章,善于写诗。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尤以描写边塞风光为特色,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这些作品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文化素养。在五言诗方面,王之涣更是以多被引用而著称,其代表作之一的《登鹳雀楼》不仅表达了他高远的志向,还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抱负,显示了他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深刻理解。
王之涣的诗歌风格独特,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一种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能够引起人们共鸣,尤其是那些描写边塞生活、表达壮志未酬之情的作品,更是广受欢迎。这种风格不仅体现了王之涣个人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个性解放和文化独立的追求。
王之涣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王之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唐代诗人的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
王之涣的人格魅力也是其作品受人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少时聪颖过人,成年后更是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这种人格特质使得他能够在诗歌中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浪漫情怀,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他的诗歌不仅是艺术创作的结晶,也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料。
王之涣的诗歌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独树一帜,更在情感和思想上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他的边塞诗不仅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