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 · 长安不见使人愁

长安不见使人愁。物换星移几度秋。一自佳人坠玉楼。莫淹留。远别秦城万里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王孙·长安不见使人愁》是元代诗人汪元量的作品。该诗描绘了作者因失去故国而感到深深的忧愁和哀思,展现了其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汪元量(1241年—1317年),字大有,号水云,南宋遗民。他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的诗人,其诗词多以亡国之痛为题材,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

  2. 诗歌原文: 长安不见使人愁。物换星移几度秋。一自佳人坠玉楼。莫淹留。远别秦城万里游。

  3. 诗歌赏析:这首诗歌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历史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无尽哀思。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性语言,如“长安”、“玉楼”、“星移”等,这些意象不仅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歌中流露出的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故土的无限思念,都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忆王孙·长安不见使人愁》不仅是汪元量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宋代亡国之际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到中华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以及文人的历史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