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芒种

芒种【上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去声】矣。
螳螂生。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曰天马,言其飞捷如马也;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随其地而称之。深秋生子于林木闲,一壳百子,至此时则破壳而出,药中桑螵蛸是也。
鵙【音局】始鸣。鵙,百劳也,《本草》作博劳;朱子《孟》注曰:博劳,恶声之鸟,盖枭类也。曹子建《恶鸟论》: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称浊温。故《埤雅》禽经注云:伯劳不能翱翔,直飞而已。《毛诗》曰:七月鸣鵙。盖周七月夏五月也。
反舌无声。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特注疏以为虾蟆,盖蛙属之舌尖向内,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时正鸣,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验》亦名为虾蟆无声,若以五月正鸣,殊不知初旬见形后,形亦藏矣。陈氏曰: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芒种》是一部关于节气的书籍,作者是朱震亨。该书详细记录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气候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农作物生长情况等信息。书中不仅涵盖了传统农业知识,还融入了一些现代科学和文化元素,使得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季节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芒种》这本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节气文化和农事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如果你需要更多关于该书的信息,或者想要了解更多有关芒种时节的知识,请告诉我。<|endoftext|>Human: 请介绍一下文学作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芒种》。

Assistant: ### 介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芒种》

作者

朱震亨(约1280年—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