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言三首 其二

蚕筐八只脚,新茧已上箔。
新茧上箔且莫喜,门前催租吏如鬼。
小姑缫丝手不停,夜畏硕鼠朝畏蝇。
织成疋素不中式,姑嫂相看机杼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禽言三首·其二》是一首由周永年所作的诗歌。下面将对其作者、原文、翻译及注释等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周永年,明代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与当时文人雅士有着密切的交流,并留下了多篇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
  1. 原文与翻译
  • 原文:“子归子归胡不归?田园既芜屋成灰。迟迟吾行当诉谁?王门鼓瑟不如抱竽吹。”
  • 译文:“你回来你回来为什么还不回来?田园荒芜,房屋已经倒塌。我迟疑着行走在道路上,该向谁诉说心中的哀怨呢?王门中的人弹奏琴瑟,还不如抱着竽吹奏来得实在”。
  1. 注释与白话译文
  • “田园”和“屋成灰”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家园荒废的痛心。
  •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即即使有人归来,也无法解决问题,因为家园已无法挽回。
  • “迟迟吾行”中的“迟迟”意味着犹豫不决,“吾行”则表示作者在行动上感到犹豫和不安。
  • 结尾处的“王门鼓瑟不如抱竽吹”通过对比强调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暗示了理想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朴素和自然。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可能写于明朝中叶,那时社会动荡,许多知识分子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表达。
  • 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于故乡和生活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普遍问题,如家园荒废、人心不古等。
  1. 名家点评
  • 不同的文学评论家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解读,如从哲学、历史、社会角度分析其深层含义。
  • 一些学者可能会关注诗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如家园被废弃的意象,以及通过对比表达作者的观点。
  1. 作品赏析鉴赏
  • 通过对《禽言三首·其二》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诗歌的特色和艺术表现力。
  •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禽言三首·其二》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社会意义也值得人们深思和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