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赋七首 其二

窈窕青楼人,二八多娇艳。
朝朝明镜中,芙蓉媲生面。
春花红艳残,绿叶秋容变。
白发日夜生,衰莫如转盼。
所以学仙人,形神每精炼。
吸景制颓龄,长生凡骨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杂赋七首·其二》是一首表达游子漂泊无依,以及对人生境遇深沉思考的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王祎,字仲文,明代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个人情感与时代风貌。
  1. 诗歌原文
    转蓬离本根,飘摇随长风。
    何意回飙举,吹我入云中。
    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
    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
    去去莫复道,沈忧令人老。

  2. 诗句解析

  • 转蓬离本根,飘摇随长风:诗人以转蓬比喻自己如同随风飘散的种子,暗示着无法把握的命运和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
  • 何意回飙举,吹我入云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道路的迷茫,仿佛被一阵狂风卷走。
  • 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这里诗人用“天路”象征人生的路途,强调了其艰难和遥远,表达了对前途的不确定感。
  • 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通过将自己比作被迫从军的士兵,展现了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责任感。
  • 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描述了在外漂泊的生活困境,衣衫破旧,生活清苦,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社会现实的残酷。
  • 去去莫复道,沈忧令人老:表达了深深的忧愁和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因忧思而加速衰老的现实。

《杂赋七首·其二》不仅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它也揭示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普遍遭遇和心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