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澄波片月沉,观时似有却难寻。
菩提作树元非相,玉镜生尘岂是心。
三世愿香飘静界,诸天法雨洒檀林。
何时尽弃人间事,为问无生对碧岑。
简畅真空上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简畅真空上人》是元末明初王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王翰,生平未详,字时举,生活在元末明初时期,河南禹县人。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历史上亦有其独特之处。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展现了王翰高超的诗歌技巧。诗中“万顷澄波片月沉”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和敬畏;“菩提作树元非相,玉镜生尘岂是心”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追求,通过对比菩提树的无相与玉镜的尘世,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也体现了诗人个人的精神追求和哲学思考。
从历史角度来看,王翰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多面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曾为周王橚的长史,后因直言进谏被断指佯狂而去,最终为翰林编修,但不幸死于彝民起事之中。这一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也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王翰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如不羁、直率、愤世嫉俗等,都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有所体现,使得作品呈现出独特的个性魅力。
从社会文化背景来看,王翰的时代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转型期,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碰撞使得文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王翰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其作品中既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这种矛盾统一的情感表达,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简畅真空上人》作为王翰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也是理解明代诗歌风貌和诗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风采,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文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