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井山行

城居万木中,未穷山之髓。
辟彼浮江汉,不自岷江始。
已矣始知休,结伴寻幽址。
山溪细细流,枫林染丹纸。
趁月上山行,竹动若僧履。
上方月如灯,幽人净如洗。
更进一峰长,怪石怒虎兕。
纸篷连茶灶,松风漱吾耳。
境里有龙潭,瀑流八九里。
跣足一呼龙,龙眠不吾礼。
何以答山灵,为尔修山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行》是一首由施闰章创作的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日暮时的山林景色,充满了清新与幽静之美。以下是对《山行》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山行》的作者是清代诗人施闰章。施闰章的诗作多关注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2. 诗歌原文
    黄昏时刻,山野中的寺庙被绿树环绕,晚霞映照在山亭之上,一派宁静而美丽的景象。正当春光明媚,万物复苏之时,却没有游人来欣赏这美景,显得格外幽静与寂寥。

  3. 诗意解析

  • 描写景色:《山行》的前两句通过描绘山野中绿树丛生、寺庙掩映于翠绿之中以及晚霞洒落山亭的情景,勾勒出一个充满生机但又不失宁静的清晨或黄昏时分的画面。这样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表现。
  • 表达情感:后两句诗则转入内心世界,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但未被打扰的春日景象的感慨与惋惜。这种抒情方式使得诗歌不仅是对景致的描写,更增添了一层情感的深度和艺术的内涵。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山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色彩、光线和环境的细腻描摹,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又美丽的山林之中。
  • 意境营造: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真实又超脱的艺术境界。
  1. 文化价值
  • 历史背景:唐代的杜牧也曾写过《山行》,展现了秋季山行的壮丽景色,与施闰章的诗作形成了时间上的呼应。两首诗都以山水为题材,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 文学影响:这两首诗作为不同时期的作品,虽然风格略有差异,但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现代意义
  • 生态保护意识:《山行》所描绘的自然景象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理念的追求。
  • 精神寄托:诗中的宁静与美丽,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慰藉和力量,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山行》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更以其深邃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精妙之处,也能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感等重要课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