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泾关

客行泾口上危桥,北望城闉十里遥。
港汊不容三尺水,舟航全藉两番潮。
蚕苗半起桑迷眼,雉子深藏麦到腰。
暮宿前村杨柳渡,买鱼沽酒慰萧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蔡泾关》是一首元代诗人丘元镇创作的七言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

这首诗以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为主题,开篇即点明了行旅的主题,“客行泾口上危桥”,一个孤独的旅人在危险的桥梁上行走。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各种情景,如“蚕苗半起桑迷眼,雉子深藏麦到腰”描绘了乡村的自然景色与农耕生活。

诗中还提到了江阴古运河的历史背景,提到江阴最早的人工开挖河道就是夏禹时期建造的夏港河,它南引五泻堰,经青阳,至山塘河口,折西往东过涂镇,出蔡泾闸而入长江,是古代漕船往来的重要通道。同时,提及了蔡泾闸的历史悠久和作用,在北宋时期或以前建造的水闸,用于节制来自夏港的江潮,使蔡泾成为重要的集市地点。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况,如舟船的运行依赖于两番潮汐的变化,以及渔民、农民等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这些内容都使得《蔡泾关》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深远的社会历史意义。

《蔡泾关》作为文学作品之一,不仅展示了元代江南水乡的自然风貌和人民生活,而且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社会背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文环境,为后人提供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历史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