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八景 其二 清华秋月

飞阁峨峨瞰空碧,清气逼人风露寂。
望舒驾月行青冥,满地金波悄无迹。
天色如水空尘埃,寒光透室秋徘徊。
嫦娥对镜作队舞,青鸾飞上琼瑶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遂昌八景·其二·清华秋月》是一首描绘秋天夜景的诗歌,由元代诗人叶可权所作。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秋夜景象。

叶可权的《遂昌八景(其二)清华秋月》中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如拟人化、比喻等,使诗中的景象更加鲜明生动。例如,“飞阁峨峨瞰空碧”形容了建筑的宏伟与高远,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而“满地金波悄无迹”,则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洒落地面,形成一片金色波纹,却又无声无息。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文人雅士生活情趣的体现。在古代文人心中,月亮常常是思念、寄托的象征。叶可权通过描写“望舒驾月行青冥,满地金波悄无迹”,表现了作者对于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文人墨客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这首诗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象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人们可以体验到天地之间的和谐共存。叶可权通过描写中秋月夜,表达了对自然界规律的尊重和顺应,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遂昌八景·其二·清华秋月》不仅作为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也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借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