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暮春即事

淑气薰人似酒浓,市桥杨柳自西东。
乍寒乍暖清明候,时起时眠醒醉中。
黛色有痕颦宿雨,翠条无力系春风。
年年飞絮随流水,浪作浮萍逐断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暮春即事》是宋代诗人晁补之的作品,全诗通过描绘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南归见君百事足,如何一官曾不闲。
    寒冲雪泥暑鄣日,老面只今如缬斑。
    怜君与我自同调,久渫不食犹寒泉。
    功名栎社直寄耳,颜色不同谁后先。
    黑牛白犊未渠怪,物理傥自相回旋。
    爱君此语亦不出,胜处紫芝眉宇间。
    饮中八人半寂莫,最豪焦遂今谁班。
    凝祥池上旧游处,海棠亦恐非昔年。
    春波一眼诗句好,两腋尚觉风翩翩。
    投闲方辔政可勉,何用不饮空三叹。

  2. 诗歌解读: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人以“寒冲雪泥暑鄣日”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气候变化,同时也暗喻了官场的复杂和无常。接下来,“老面只今如缬斑”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容颜衰老的感慨。

  3. 艺术特色

  • 这首诗采用了七言排律的形式,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风格。同时,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瓦雀慢行”“杨花飘落”,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通过对暮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无奈和感慨。
  1. 文化背景
  • 《次韵暮春即事》创作于宋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人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和时光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和文人的心态。
  • 在文化层面,这首诗体现了宋代诗词的现实主义风格,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结合。同时,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赞美。
  1. 文学价值:《次韵暮春即事》作为宋代诗词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同时也在内容上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到见解。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表达,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2. 现代影响

  • 这首诗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许多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并对生活和自然有更深的思考和感悟。此外,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部分,它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次韵暮春即事》不仅在文学形式上展现了宋代诗词的辉煌成就,更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和时间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