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慢 题玉笙手卷

仙去缑山,宴罢武夷,琼响吹彻。
丛霄旧样亲传,琢就玉烟凝白。
悠扬彩凤,恰从云杪飞来,数声又趁鸳鸯歇。
零落碧桃花,点春风如雪。
清绝。
更宜秦女,银筝唤取,楚娥瑶瑟。
旋炙娇簧,只愁夜深寒咽。
相看老矣,剩须陶写留连,尊前递把红牙节。
归去画船时,满西湖明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石州慢·题玉笙手卷》是元代诗人张翥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旧友的思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张翥:字仲举,世称蜕庵先生。晋宁(今属云南)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诗法。
  • 生平经历:至元初,被召为国子助教,不久退居淮东。会修宋、辽、金三史,起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宫,累迁翰林学士承旨。著有《蜕庵集》《蜕岩词》等著作。
  1. 诗歌原文
    仙去缑山宴罢武夷琼响吹彻丛霄旧样亲传琢就玉烟凝白悠扬彩凤恰从云杪飞来数声又趁鸳鸯歇零落碧桃花点春风如雪更宜秦女银筝唤取楚娥瑶瑟旋炙娇簧只愁夜深寒咽相看老矣剩须陶写留连尊前递把红牙节归去画船时满西湖明月

  2. 诗歌内容解析

  • 仙去缑山宴罢武夷:描述了一幅宴会散去,美景如梦的图景,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留恋。
  • 琼响吹彻丛霄旧样亲传:用“琼响”形容声音清脆悦耳,而“丛霄旧样”则描绘了一幅高远、神秘的景象,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审美情趣。
  • 琢就玉烟凝白:形象地描绘了玉笙的制作工艺精细,色泽纯净如玉石。
  • 悠扬彩凤恰从云杪飞来:彩凤飞翔,象征着自由与高贵。
  • 零落碧桃花点春风如雪:以春花凋零比喻岁月无情,而“风如雪”则形容春风的寒冷,增添了一份凄凉之感。
  • 更宜秦女,银筝唤取,楚娥瑶瑟:以美女的形象和乐器的声音,渲染了一种优雅而古典的氛围。
  • 旋炙娇簧只愁夜深寒咽:娇簧炙热,却又担心夜晚的寒冷,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 相看老矣剩须陶写留连尊前递把红牙节:虽然年岁已长,但仍需寻找乐趣,在宴会中尽情享乐。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大量意象,如玉笙、彩凤、春风、瑶瑟等,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诗歌更加生动、饱满。
  • 韵律和谐:《石州慢·题玉笙手卷》的韵律感极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 情感深沉: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更有对未来的憧憬。
  1. 文学价值
  • 《石州慢·题玉笙手卷》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诗中的许多元素,如玉笙、彩凤、春风等,都反映了元代的文化特点和审美倾向。
  •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元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石州慢·题玉笙手卷》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也是一部富有历史价值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