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哉行

伤哉何伤哉,出门闻天语,掩袂不敢哀。
道傍行者但踯躅,使我寸肠为之摧。
呜呼上天生下民,下民何多灾。
玉龙驾若木,奄忽复西回。
吾闻女娲断鳌立四极,胡不使之万古不动长崔嵬。
天高苍苍不可及,下民号之空仰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伤哉行》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下面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学风格、艺术特色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1. 创作背景与作者介绍
  • 作者生平:孟郊,字东野,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一生颇为坎坷,多次因疾病或政治失意而去世,终年五十四岁。他以其短篇的五言古诗闻名,代表作有《游子吟》,被世人称颂为“诗囚”,并与贾岛齐名,合称“郊寒岛瘦”。
  • 作品创作时期:《伤哉行》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现存资料显示,它是在唐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1. 诗词原文
  • 原文节选:《伤哉行》全文如下:“众毒蔓贞松,一枝难久荣。岂知黄庭客,仙骨生不成。春色舍芳蕙,秋风绕枯茎。弹琴不成曲,始觉知音倾。”
  1. 诗词内容分析
  • 描写手法:孟郊通过“众人”对“贞松”的摧残,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高尚情操受到破坏的痛楚之情;同时,以“黄庭客”比喻自己清高超脱的品质,却被现实所困,无法长久保持其纯洁美好。
  • 象征意义:诗中“黄庭客”的意象象征着文人的理想与追求,然而现实的困境使他们难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枝难久荣”暗喻了诗人在现实中屡遭打击的境遇。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每一个词句都经过精心雕琢,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 意象鲜明:诗中的意象生动鲜明,如“黄庭客”、“仙骨生不成”等,既富有诗意,又富含哲理,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1. 历史地位与影响
  • 文学价值:《伤哉行》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它不仅体现了孟郊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展示了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对这首诗的评价颇高,认为它不仅是唐代诗歌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通过上述内容的详细介绍,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伤哉行》这首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是孟郊诗歌创作的代表,更是唐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那个年代社会的变迁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伤哉行》的艺术魅力和深远影响,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