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惟寂

古人出家为生死,今人出家则否尔。
生死由来既不明,况复所为同俗子。
友不友兮师不师,浩浩成群习庸鄙。
触事如今已面墙,何待他年始知耻。
而汝既然为我徒,日用应须重操履。
教旨禅宗力究参,圣像晨昏更勤礼。
傥或一朝得入头,便有清声播人耳。
慎勿悠悠过一生,没头浸在涛浪里。
我今衰老百无能,随分山林且容与。
汝来问讯我合掌,觌面何曾孤负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示惟寂》是元末明初诗人无愠的作品,这首诗反映了对生死、出家等哲学问题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示惟寂》:

  1. 作者简介:无愠是元代的诗人,其创作风格独特,善于表达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性的思想。
  2. 作品原文:诗中的原文如下:“古人出家为生死,今人出家则否尔。生死由来既不明,况复所为同俗子。友不友兮师不师,浩浩成群习庸鄙。” 这些诗句表达了对于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思考,以及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
  3. 作品赏析:无愠在这首诗中提出了对古代出家人和现代人的不同态度的看法,他认为古代的人选择出家是为了追求生死的问题,而现代人出家却是出于无奈,这种对比揭示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4. 创作背景:《示惟寂》创作于元末明初,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思想变革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无愠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5. 名家点评:虽然关于《示惟寂》的直接评价不多,但可以从其他作品中推断出该诗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文学价值。
  6. 轶事典故:关于无愠的其他作品或生平事迹,可能还有更多的轶事典故可以挖掘。这些轶事典故可以为理解无愠的诗歌风格提供更丰富的视角。
  7. 作品背景与影响: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迁对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愠作为这个时期的一部分,他的诗歌也受到了这个时代氛围的影响,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

《示惟寂》不仅是无愠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化和元代社会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欣赏,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诗人深邃的思想和艺术才华,还可以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及其历史背景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