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六逸图

悠悠逝川,矫矫逸民。
携书相从,敷席水滨。
支颐负暄,挥羽却尘。
蹑屐远道,隐几重茵。
幽响中发,虚觞载陈。
投我嘉宾,含和茹醇。
优哉悠哉,及兹良辰。
山有鸣鸟,郊有游麟。
济济以宁,我怀古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竹溪六逸图》是一首四言古诗,由元代诗人虞集创作。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古代文人隐逸的理想生活方式,通过描绘山水间的逍遥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竹溪六逸图》的四言诗形式,不仅在内容上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显示了其独特性。虞集作为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富含哲理和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虞集的诗歌中常融入道家的自然哲学和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这种跨文化的艺术表达,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从历史角度来看,《竹溪六逸图》不仅是对一个时代文人精神生活的写照,也是对后世文化传承的重要贡献。元代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选择退隐山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虞集通过自己的作品,为后人展示了这一文化现象,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竹溪六逸图》中所体现的自然和谐与精神独立,至今仍能触动人们的内心,引发共鸣。

《竹溪六逸图》作为一首诗歌,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