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明招讨使汪公

如此奇才正可怜,曾陈大计为安边。
天存庙社施筹策,地限藩篱老岁年。
独眼明明寻赵地,丹心耿耿向淮堧。
江南寸土联区脱,恸哭高沙赴九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端明招讨使汪公》为元代刘麟瑞创作的古诗,内容涉及一位英雄人物的生平与事迹

《端明招讨使汪公(立信)》是元朝时期的作品,由刘麟瑞所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刘麟瑞,元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以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见长。
  • 在元代文学中,刘麟瑞的创作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
  1. 作品原文
  • “如此奇才正可怜,曾陈大计为安边。”
  • “天存庙社施筹策,地限藩篱老岁年。”
  1. 作品赏析
  • 此诗通过对“端明招讨使汪公”这一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他的卓越才能和壮志未酬的悲剧命运。
  • 诗中“如此奇才正可怜”表达了对英雄人物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惋惜。
  • “曾陈大计为安边”则显示了这位英雄曾经为国家的安全出谋划策,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 作品背景
  • 元代社会动荡,国家面临外患内忧。在这种背景下,许多英雄豪杰挺身而出,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
  • 刘麟瑞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那些为国家付出巨大努力的英雄的敬仰和怀念。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快,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在结构上,诗的开头和结尾呼应,中间部分则详细描述历史人物的形象和事迹,形成了完整的叙事框架。

《端明招讨使汪公》不仅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诗歌,也是研究元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元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