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奇才正可怜,曾陈大计为安边。
天存庙社施筹策,地限藩篱老岁年。
独眼明明寻赵地,丹心耿耿向淮堧。
江南寸土联区脱,恸哭高沙赴九泉。
我们逐句解释这首诗:
端明招讨使汪公 - 这是诗的标题,提到了“端明”和“招讨”,这通常指的是一个官职或职位。在宋代,“端明”是一个重要的官职,类似于后来的“学士”或“侍读”,而“招讨”则可能表示军事指挥或其他类似的职务。
如此奇才正可怜 - 这是对诗人汪公的评价,表达了对汪公才能和遭遇的同情。”如此奇才” 意味着汪公非常有才华,”正可怜” 则是说这种才华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或机会。
曾陈大计为安边 - 这句表达了汪公曾经提出重要的计划来安定边疆。这可能是指他在任职期间,提出了哪些策略或建议,旨在维护国家的边境安全。
天存庙社施筹策,地限藩篱老岁年 - 这是进一步描述汪公的贡献和经历。”天存庙社” 意味着他的功绩被后人铭记,与天地共存;”施筹策” 指的是他提出或实施了哪些策略或计划。”地限藩篱” 则可能意味着他的工作或生涯受到地理或政治环境的限制。
独眼明明寻赵地 - 这里可能是用比喻的方式表达汪公虽然有缺陷,但仍然寻找和寻求重要的地方或任务。”赵地” 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名,也可能是一个象征性的位置。
丹心耿耿向淮堧 - 这一句强调了汪公的忠诚和牺牲精神。”丹心” 通常用来比喻忠诚的心,而”耿耿” 则表示忠诚且坚定不移。”向淮堧” 可能是指他对某个地方或者某个目标的坚定追求。
江南寸土联区脱,恸哭高沙赴九泉 - 这句话描述了汪公的结局。”江南寸土” 意味着他失去了整个江南的土地。”联区” 可能是一个地方或地区的名称。”恸哭” 表达了对他的悲伤和哀悼之情。”高沙” 是一个地名,而”赴九泉” 则意味着他去世了,去往另一个世界。
下面是根据这些诗句提供的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注释
- 端明招讨使汪公: 一位名为汪公的军事或行政官员,其官衔“端明”表明他的地位和职责。
- 如此奇才正可怜: 汪公被认为是非常有能力的人,但他的处境让人感到遗憾。
- 曾陈大计为安边: 汪公曾经提出重要的策略来保卫边疆。
- 天存庙社施筹策,地限藩篱老岁年: 他的工作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尽管他的生命受到了限制。
- 独眼明明寻赵地: 尽管身体上有缺陷,汪公依然寻找重要的机会或位置。
- 丹心耿耿向淮堧: 他的忠诚之心坚定不移。
- 江南寸土联区脱,恸哭高沙赴九泉: 汪公失去了整个地区,最终悲痛地去世。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汪公的生平和贡献,展现了他的才华、忠诚以及对国家的热爱。虽然面对种种限制,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使命。最后,他的逝世让人深感哀伤,也反映了一种对于英雄人物的缅怀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