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檄以修史趣上

当年束发侍承明,一卧东山岁月更。
筑室还临芳草路,趋朝犹记禁钟声。
愁边四壁家如旧,病里三都赋未成。
传道长安飞诏下,兰台已注史臣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部檄以修史趣上》是明代诗人于慎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从侍奉朝廷到退隐东山,再到被召回继续为国效力的复杂情感和深沉历史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 生平经历:于慎行是明代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隆庆二年进士,曾历任修撰、日讲官等职。因论争张居正“夺情”一事触怒权臣而致其失宠,后在张居正死后复出。
  • 政治生涯:于慎行的政治生涯颇为坎坷,他曾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臣而被迫辞官,后又得以起用,最终累官礼部尚书,精通典制,有请神宗早立太子之建议。
  1. 诗歌原文
  • 诗句一:当年束发侍承明,一卧东山岁月更。
  • 诗句二:筑室还临芳草路,趋朝犹记禁钟声。
  • 诗句三:愁边四壁家如旧,病里三都赋未成。
  1. 诗歌解析
  • 历史与现实:此作反映了诗人从年轻时侍奉朝廷到后来退隐东山,再到被再度召回的历史变迁,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个人感慨。
  • 情感表达:通过描绘诗人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环境与精神状态,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历史的关注和思考。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筑室还临芳草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 风格特点: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同时,诗人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也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历史洞察力。
  1. 社会影响
  • 文化传承: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部檄以修史趣上》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为后世提供了了解明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 启示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诗人对于国家、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这些思考对于现代人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于慎行的《部檄以修史趣上》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情感和历史观的佳作,也是明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领略到明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历史的教训和智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