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士端归括苍

忆昔高皇定华夏,海内遘屯龙战野。
帷幄谟谋三数公,君家中丞最潇洒。
舳舻十万捣虚来,帆樯蔽空声吼雷。
从容决策扫强寇,手扶日月沧溟开。
盗犯洪都突彭蠡,炮石星流湖水沸。
御舟阁河诸将哗,神箭穿颅逆酋毙。
是时中丞谋略精,指麾英杰江表平。
掀髯抚掌谈世事,天子称善群臣惊。
寰区混一定勋赏,铁券金符颁土壤。
中丞独擅翌赞功,赐号每为诸司长。
青田宰木三十年,高皇仙驭亦宾天。
国初故老尚谁在,几人事业图凌烟?
忽见闻孙三叹息,秀目疏髯遗像逼。
拟树丰碑墓道边,欲请天朝重褒锡。
至尊含笑问近臣,先帝功臣今有孙?
胡为拂衣入山去,旰食未敢忘君恩。
海内只今无盗贼,幽州兴兵恼邦国。
庙堂谋议岂无人,我怀中丞泪沽臆。
呜呼志士古所稀,留侯武乡今是谁?
九原招公倘可作,为解四海苍生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刘士端归括苍》是明代方孝孺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

这首诗作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在历史和文化传承方面也有深远的影响。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其文化意义: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方孝孺,明代著名文学家及思想家,他的诗作以其豪放和深刻见称,对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
  • 时代背景:明代初期,国家面临内乱与外患的双重挑战。这首诗可能是在国难时期,方孝孺对友人刘士端的离别赠诗,表达了对其英勇抗敌、保家卫国精神的赞扬。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方孝孺的诗词语言凝练而富有力量,这首诗采用了质朴无华但充满力度的语言,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 意象运用:诗中的“舳舻十万”和“帆樯蔽空”等描绘展现了战争场面的壮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方士端英勇形象的期待和赞美。
  1. 文化价值
  • 爱国主义教育:这首诗通过歌颂英雄人物,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培养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有着积极作用。
  • 思想深度:方孝孺的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英勇事迹的颂扬,更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送刘士端归括苍》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它在传递历史文化信息、表达情感态度以及启发人们思考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首诗不仅是方孝孺文学才华的体现,更是明代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持久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