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小孤山

忽有苍翠来眉锋,跃然令我呼短筇。
波心倒插白玉柱,水面秀出青芙蓉。
平分吴江楚江地,对耸天南天北峰。
老夫铁笛欲吹却,恐向盘涡惊卧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小孤山》是一首反映清代诗人陈大章对小孤山美景的赞美之作。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蜀江万里浮鸿蒙,洞庭势峡彭蠡雄。小孤突起插天半,百川砥柱为之东。磴道虚无动寒色,渔舟一叶傍绝壁。蛟鼍正昼吼风霾,泱漭孤云天地白。参差楼观丽朝霞,绣鞶珠箔颜如花。阴岩咫尺蓄雷雨,怪树千岁盘龙蛇。吴楚雄关此第一,折戟沉沙莽萧瑟。凭阑决眦倚半酣,尽卷乾坤入诗笔。隔江清霭有彭郎,银河带水遥相望。舟师招手闻绝叫,急趁南风过马当。****
  2. 作品背景:陈大章(字仲夔),号雨山,是清代湖北黄冈人,康熙二十七年进士,因母老请求归家教读,筑室松湖终其生,工于诗文,精通《毛诗》,著有《诗传名物集览》、《玉照亭诗》等著作。
  3. 作品鉴赏:陈大章的《登小孤山》,不仅展现了小孤山的自然景色,更通过“神工开异境,风物壮吟怀”这样的描述,传达出一种超越自然之美的意境。诗人通过对小孤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然界壮丽景象的赞叹之情。
  4. 艺术特色:作为清朝诗人,陈大章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他善于捕捉自然美的细节,并将其融入诗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登小孤山》便是其自然描写诗作的典型代表。
  5. 文化意义:《登小孤山》不仅是文学创作,也是研究清代文化和地理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作品的了解,可以进一步探索和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观念。

陈大章的《登小孤山》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对自然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它展示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界细腻的感受力以及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化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