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曾过此,今朝重上小孤山。
九霄旭日清光近,万里秋风爽气寒。
南纪诸峰连地脉,东流众水会天关。
江山不尽登临兴,望阙思亲正倚阑。
【解析】
此诗首联“二十年前曾过此,今朝重上小孤山”,诗人回忆了二十年前曾经登临的地点和今天重登此地的情景。颔联“九霄旭日清光近,万里秋风爽气寒”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图景,作者站在高高的山顶,眺望前方,只见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升起,把大地照得一片通红,阳光照耀下的小孤山显得分外美丽。而那滚滚而来的江水也仿佛在与太阳比美。颈联“南纪诸峰连地脉,东流众水会天关”。“南纪”指的是南方,这里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诸峰”指的是众多山峰。“连地脉”指的是群山连绵起伏,连接着大地。“东流众水”指的是长江等众多河流。“会天关”指的是汇合于天险之地。尾联“江山不尽登临兴,望阙思亲正倚阑”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以及对国家的忧虑。
【答案】
译文:
20年前我曾来过这个地方,如今又登上了这座小孤山,心中无限感慨。
清晨的阳光照在九霄云外,光芒四射,令人心旷神怡;万里之外的秋天让人感到凉爽舒适。
南面的群山如同大地的脉络一样相连,滔滔江水汇聚成壮观的景色,直通天险之地。
我不禁感叹江山如此多娇,引我登高远望,但看到祖国的山河如此壮丽,更激发了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贞二年(1296年),诗人因上书言事被贬谪到吉州路永丰县。此时他正在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任上,所以诗题中有“吉州”二字。
诗以“登小孤山”为题,却无一句写小孤山,而是写诗人自己的心情。诗人在吉州任上,心情十分郁闷。他回忆起二十年前曾经来过的地方,现在又重登此地,不由得感慨万千。首联就点明时间、地点,表明诗人此刻的心情。
颔联描绘出一幅壮阔美丽的图画。诗人站在高处,遥望远方,只见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升起,把大地照得一片通红,阳光照耀下的小孤山显得更加美丽动人。而那滚滚而来的江水也仿佛在与太阳比美,江水奔流不息,气势磅礴。这两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江水的奔腾之势和阳光的灿烂之美,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颈联进一步描绘出江南群山和长江之水的美丽景象。群山绵延起伏,仿佛是大地连接在一起,而滔滔江水汇聚成壮观的景色,直通天险之地。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国家大业的关心之情。
尾联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他看到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不禁引发出自己的登高望远之情。但是看到祖国的山河如此壮丽,更激发了他对自己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用“江山不尽”表达对家乡的思念,用“望阙思亲”表达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这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以“登小孤山”为题,实际上并没有写小孤山,而是通过描写诗人自己的心情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群山和长江之水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国家大业的关心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