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云梦泽,今泛楚人船。
地远烟迷树,湖平浪拍天。
南风清宪节,北斗烛龙泉。
频向中宵望,武昌何处边。

【注释】

发云梦二首 其二:

昔闻云梦泽,今泛楚人船。

地远烟迷树,湖平浪拍天。

南风清宪节,北斗烛龙泉。

频向中宵望,武昌何处边。

【赏析】

“发云梦二首”为作者在安陆任上所作,是一首抒情诗。前两首已见《全唐诗》卷四百八十八,本篇与第一首同题异作。此诗写诗人在安陆任职期间,夜泊汉江时所见之景、所感之情。

一、二句,写诗人乘舟行至云梦泽,看到一片辽阔的水面。“昔闻云梦泽”,诗人由眼前的景色想到过去听到过的有关云梦泽的传闻;“今泛楚人船”,诗人又由云梦泽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湖北(云梦即今湖北安陆)。“昔”、“今”,从古到今的时间跨度;“闻”和“泛”,从听闻到亲身经历的变化。这种时空的跳跃,使诗人的感情波澜起伏,激动不已,从而引出后两句对云梦泽景色的描写。

三、四句,写诗人站在船上眺望云梦泽的美景。“地远烟迷树”,写远眺云梦泽,只见烟雾缭绕,树若隐若现;“湖平浪拍天”,则写湖水平静如镜,浪花拍打岸边,发出声响。这一句写远景,以大笔勾勒云梦泽的浩渺景象,为下句写近景蓄势;同时通过烟迷树、浪拍天的景象,表现了云梦泽水天相接、茫茫无际、浩瀚无边的特点,使人感到一种雄浑壮阔之美。

五、六句,写诗人仰望天上的星星,想象北斗七星正照耀着云梦泽一带。“南风清宪节”,用典。《史记·天官书》:“斗为镇星,居北方。南维之枢。”《正义》引《尚书大传》曰:“北极谓之极星,天子之所直,故云北辰也。”这里说,南方的风气清明纯正,就像北斗星高挂在天空一样。“清宪节”,暗指朝廷清明。“北斗”,指北斗七星,这里比喻高峻挺拔的山峰。“北斗烛龙泉”,以北斗七星喻高耸入云的山岳(龙泉即龙脉),言其高大而坚实,犹如北斗星那样高悬夜空,光芒四射。“烛”字,有照亮的意思,这里用拟人手法,把北斗七星比作一位正直无私的君子。这一联写诗人抬头仰望,想象自己正在身处高山峻岭之中,北斗星辰高悬,照亮了整个天际。

七、八句,写诗人久久凝望着星空,心中不禁生出许多感慨。“频向中宵望”,写夜晚时分,诗人频频向天空张望,思念家乡;“武昌何处边”,写思念故乡,不知何方是归途。“武昌”是当时安陆属县名(今湖北省鄂州市)。“中宵”,深夜时分。“频向中宵望”中的“中宵”二字,表明诗人是在深夜时刻才想起家乡来。“武昌何处边”,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

整首诗感情真挚,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流畅,是一首成功的咏怀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