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阻风雨寄穗城诸公

角石湍惊急拍矶,远岗冥雾散寒霏。
由来逆旅多风雨,何处故山深蕨薇。
湘簟怀人浑寂寞,穗城归梦正依稀。
遥知春晚应无事,载酒闻莺历翠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途中阻风雨寄穗城诸公》是明代王渐逵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遭遇的风雨景象,以及诗人对故乡和朋友的思念之情,体现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对友情的珍视。《途中阻风雨寄穗城诸公》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情感与哲思的体现,它不仅展示了王渐逵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王渐逵创作此诗的背景是其旅行途中遇到的风雨。这种自然现象往往象征着无常和艰难,因此王渐逵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及对朋友的思念。在诗中,“角石湍惊急拍矶”形容了急流冲刷岩石的惊险景象,而“远岗冥雾散寒霏”则描绘了远方山峦被薄雾环绕的幽静之景。这些自然景物不仅为诗歌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这首诗的结构严谨,每一句都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空间。首句起兴,通过自然景观的设置引出后续的情感抒发;第二、三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认识以及对故土的深切怀念;第四句则是诗人内心孤独的写照;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乐观的心态,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不失为一种超然的境界。整首诗通过对风雨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风貌。

《途中阻风雨寄穗城诸公》不仅是王渐逵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映射。在明代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动荡使得许多文人感到前途渺茫,这首诗可能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对旅途遭遇风雨的描写,诗人间接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自己坚持信念的决心。

《途中阻风雨寄穗城诸公》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明代文人诗作中的佳作,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的结合,展示了作者面对逆境时的坚韧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