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宵积翠白云连,韦曲真成尺五天。
飒飒松风常荐酒,依依山鸟似亲贤。
持家幸免四壁立,负郭何须二顷田。
知是炎蒸不相过,冱林深锁守朝烟。
曲肱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曲肱吟》:山水间的心声
《曲肱吟》,一首描绘越秀山中景致与内心世界的诗歌,是明朝时期广东番禺的诗人王渐逵的作品。他字用仪,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是一位有着不凡才华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家。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正德十二年进士及第后,曾在刑部主事任上有所作为,因养母而请告家居十余年,后又重返广州,并在广州期间曾谒见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尽管仕途不顺,但王渐逵始终心怀壮志,晚年虽被推荐入京,却未获重用,最终在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病逝。
王渐逵的《曲肱吟》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像是他对人生哲理的沉思。诗中的“风满晴林月满天”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画面,而“梦中已涉华胥境,城里如观太极圈”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洞察宇宙的哲思。此外,“濂洛以来犹有作,江门之外更谁传”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颂扬,更是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与探索。
王渐逵在《曲肱吟》中巧妙地运用了先韵,使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更加和谐优美。这种押韵技巧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也使得整首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通过对“风”、“月”、“梦”、“城”等意象的细腻描绘,王渐逵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景象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曲肱吟》作为王渐逵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研究。